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与教材的协调者

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与教材的协调者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你”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人格对等、开放自在的互为主体的双向关系;“我—它”关系则是一种单方占有、利用榨取的主客关系。[1]传统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占有与互相控制的“我—它”关系。语文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与教材的协调者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内涵,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Buber)指出,人对与自我相关的一切事物的态度或关联方式有两种:“我—你”关系与“我—它”关系。“我—你”关系是一种亲密无间、人格对等、开放自在的互为主体的双向关系;“我—它”关系则是一种单方占有、利用榨取的主客关系。[1]传统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占有与互相控制的“我—它”关系。“我”的兴趣只在于从“它”那里获取什么东西,利用“它”来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在于把“它”作为人格来对待。这也是如今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我—它”师生关系,而建立起“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即“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与自己交谈的‘你’”,“双方都亲临现场,在精神的深处被卷入了,沉浸与被吸引到对话之中”。[2]要建立真正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师生之间要平等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地去指挥学生,而应当把他们看成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看待,语文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的前提应是彼此平等、彼此尊重、彼此信任。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做到基本的几点:

(1)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相信他们的能力,这样才会打动学生,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平等性对于“学困生”尤为重要,“学困生”本身就容易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对他们不能另眼相看,要鼓励他们去回答问题,无论对错都适当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走出困境。既能让他们收获知识,又能在心理上得到调节,避免走向极端。

(2)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师生的交流成为平等对话,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像传统语文教学中那样,把学生的观点“一棒子打死”,这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学会宽容,增强信任感。教师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语文教师不要把一些要求强加到学生身上,当他们达不到预期目标时,要给他们调整的空间,要多鼓励他们,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做得更好,才不会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让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像朋友一样把学生的困难和忧虑当作自己的事情来考虑和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从切身体验中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才可能真正爱上语文,而不只是为了应试去学语文。

2.师生之间要互动

初中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状况、个性差异、心理特点等,多去爱护和关心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出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对知识的渴求,对教师的尊敬、仰慕油然而生。这样由语言的互动上升到情感的互动,达到一种崭新的境界。教与学的互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通常阅读题的分析和答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们分小组活动,我给他们提出问题,同时他们也可以给我提出问题,我们在互相的提问中交流、进步,也很好地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师生之间无沟通,必然会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关系要和谐

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师生共同努力所达到的结果。和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其优秀的品德与才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以及师生之间默契融洽的情感,形成的良好师生关系。语文新课标核心的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语文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变“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教师在教中学,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思想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改的内容和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www.xing528.com)

(二)初中语文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新的语文教材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4]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

1.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在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时,有的同学看到她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有的同学看到她的知书达礼、有教养,有的同学看到她的心态敏感、处处谨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2.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可以使人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清晰。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这些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可以这样导入:面对碧绿的荷塘,杨万里赞叹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出了荷花的动态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这样的导入更能引起学生对美的探索欲望。

3.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要加强语文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5]同时,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在熏陶、感染。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人文性,课文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必修五教材中的《陈情表》一课,李密的孝心令人感动,为了孝顺祖母,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得罪晋武帝,言辞恳切,孝心感人,读后让人不得不动容,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让学生们对孝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好教材

语文教材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里面有很多内涵需要去挖掘,很多学生只是读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甚至看看热闹而已,意识不到要往深入理解。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这种现象。我们要在教学中,找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平衡点,处理好学生、教学、教材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很难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多数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内容,达到高效率的学习。首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其次,课堂中要给学生进一步把握教材的时间。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也很精彩、形象生动,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只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联想,读中收获,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清·唐彪《读书作文谱》)。在总结课文时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多去锻炼,善于总结,才会有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教师、教材之间有了一定的默契时,才会对知识有更好的把握,更深入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