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力推行尊老敬老,弘扬传统孝道

大力推行尊老敬老,弘扬传统孝道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孝道历经众多学派的充实与完善,得到历代政府的大力推行和提倡,并在传承与变迁中演变到今天。周文王大力提倡敬老尊贤,社会敬老之风盛行。近现代以来,随着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家庭结构、文化观念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孝道观念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愚忠、愚孝等落后观念得到了摒弃,在尊老敬老的同时,努力营造代际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气成为了新时代的“孝道”。

大力推行尊老敬老,弘扬传统孝道

长期以来,孝敬老人、尊老敬老的观念在我国深入人心。但在我国古代,传统孝道自其产生之后,其内容与形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孝道历经众多学派的充实与完善,得到历代政府的大力推行和提倡,并在传承与变迁中演变到今天。在殷商时期,“孝”字开始出现,而与其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初步形成。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建设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动,而有关“孝”的观念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与其相关的伦理道德体系则开始建立。如《周礼》规定,年老之人享有各种优惠,如耆老、孤子可以出席天子的宴会,饮酒不受限制;行祭礼时年长者受尊重,饮食在先;年老之人可以免除徭役,甚至可以免除刑罚等。由此可见周代礼制已逐渐健全、完善。周文王大力提倡敬老尊贤,社会敬老之风盛行。这些礼制规定不仅体现了统治者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尊崇,更体现了其对养老礼制的推崇和重视。在春秋时期,“孝”的观念经过孔子曾子孟子等诸多圣人贤哲的全面论述,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得以初步确立,无论是在思想意识层面上,还是在行为规范层面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在两汉时期,由于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在治国理政方面非常注重孝道的教化,尤其是在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传统孝道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时期,同时由于“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不断强化,愚孝的思想也随之产生。汉朝统治者对孝行的重视,从其谥号中可见一斑,如从汉惠帝开始,汉朝皇帝的谥号前都会加一个“孝”字,例如汉孝惠帝、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等,这是先秦时期和汉以后的朝代所没有的一大独特之处。终汉一朝,统治者始终坚持孝德教化和养老制度的推行,极力推崇并认真践行《孝经》中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和“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两种思想,并将“以孝治天下”提升为治国纲领。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举孝廉”制度和“授予王杖”制度更是大大地强化了当时的尊老养老意识。在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繁荣和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足,此段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维护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进一步发展了传统孝道,并由此实现了“孝道”的政治化。隋朝十分倡导对《孝经》进行学术研究,并同时大力普及《孝经》教育,将《孝经》立于国学,颁行天下,要求官民诵读。隋朝政府还对社会上的孝子和孝行进行嘉奖,并将“不孝”作为“十恶之七”写入律法,这些举措对于当时孝德意识的加强和孝老风气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并被后来的唐朝所继承。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孝经》是必考科目,备受重视。唐玄宗曾两次亲自注解《孝经》,然后向天下及国子学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并作为钦定教材向百姓和学子传授。在宋元明清时期,“孝”文化的发展较为平稳,主要是对前代“孝”文化的继承和总结,并随之诞生了《二十四孝》,使得传统孝道发展到了巅峰。近现代以来,随着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家庭结构、文化观念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孝道观念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愚忠、愚孝等落后观念得到了摒弃,在尊老敬老的同时,努力营造代际和谐、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气成为了新时代的“孝道”。(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