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备缺陷重点管理及处理流程

设备缺陷重点管理及处理流程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某些发生故障几率较大、重复性较多的设备,应实行重点目标管理。接班值应主动向交班值询问有关设备缺陷的存在和处理的情况。运行人员填写设备缺陷报告单,检修人员按“安规”要求,办理工作许可手续,方可进行消缺。生技部门、运行部门、维修部门均应建立需停机、停炉、停电处理的设备缺陷登记卡,对这类缺陷进行登录统计,作为停机消缺或计划检修的依据。

设备缺陷重点管理及处理流程

为了不断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维护好设备,掌握设备运行的规律性,减少设备缺陷的发生,必须对设备缺陷进行全面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1.设备缺陷的定义和分级

(1)定义:凡不符合设备设计、安装调试技术规范或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的异常情况,当其已威胁人身、设备安全,影响经济运行或影响设备清洁及环境整洁时,需要消除的部分为设备缺陷。

(2)设备缺陷的分级按危及安全运行、影响机组经济技术指标、降低出力及泄漏等方面的优先序列,分E、1、2、3四级。

1)E级设备缺陷:

a.严重威胁人身安全,且无法采取临时措施的缺陷;

b.严重威胁设备安全运行,必须立即处理的缺陷;

c.造成机组被迫降低出力12%以上的缺陷;

d.严重影响机组经济技术指标的缺陷;

e.机组事故跳闸时的故障跳闸缺陷。

2)1级设备缺陷:

a.失去主要辅助设备热备用的缺陷;

b.失去主要保护设备缺陷;

c.影响机组经济技术指标的缺陷;

d.造成机组被迫降低出力12%以下的缺陷。

3)2级设备缺陷:

a.“七漏”危及临近设备、管道安全,运行中采取措施后,可以消除的缺陷。

b.影响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但能采取临时措施的缺陷。

4)3级设备缺陷:

必须停机、停炉并需要等机会的,允许在月度生产计划中安排处理的缺陷。

各级缺陷均应在规定时间内消除解决。一般地,E级设备缺陷要求从缺陷填写时间起8小时内完成;1级设备缺陷要求从缺陷填写时间起24小时内完成;2级设备缺陷要求从缺陷填写时间起48小时内完成。(www.xing528.com)

2.设备缺陷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检修、运行及各级责任部门必须重视设备缺陷的管理和消除工作,密切配合,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使设备处于正常完好的状态。

(2)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

运行、检修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定期切换(校验)和试验(维护)制度。做到及时发现缺陷,及时处理、消除缺陷。运行部门、检修部门应各自详细制定巡(点)检路线、巡(点)检内容以及检查的时间、周期。对某些发生故障几率较大、重复性较多的设备,应实行重点目标管理。对重点目标管理的设备,可由生技部门会同运行部门和检修部门根据设备健康状况和重要程度提出具体要求,交运行、维修的巡(点)检人员具体实施。

(3)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全厂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可靠性管理。

(4)应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设备缺陷管理台账。

(5)各专业人员应密切配合,加强设备缺陷管理,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出切实可靠的消缺方案、消缺措施及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

(6)应设立设备缺陷报告单,并建立设备缺陷登记台账。设备缺陷报告单的内容包括:设备缺陷报告单编号、专业、缺陷发现人、发现日期、缺陷内容、消缺负责人姓名、工作许可人。交接班时,运行各值应办理设备缺陷管理的交接手续,交班值应主动办理向接班值交接设备缺陷的交接手续;交班值应主动向接班值交接设备缺陷情况和处理情况及注意事项。接班值应主动向交班值询问有关设备缺陷的存在和处理的情况。

(7)要强化设备缺陷消除后的验收管理,设备缺陷的消除应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运行人员应参加消缺验收,验收的重点应与运行、操作、巡检监视及处理直接有关的部件为主,如开关、阀门、挡板的开合、标志、指示、信号、表计、照明是否正确齐全,转动设备、声音、润滑是否良好,自动保护装置试验动作及与此相对应的信号是否正确,系统有无变动及现场整洁情况。

(8)认真做好消缺备件的管理工作。在做备品备件计划时,对设备缺陷发生可能性大、重复性多、容易磨损的备件应予以充分考虑并留有足够的库存量。要结合过去设备缺陷发生的情况,及时分析、调整必要的库存量,向供应部门发出通报。如遇备品备件无库存,供应部门应尽快进行采购。同时,应密切协作,积极采取代用或临时性修复措施,以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代用和临时修复措施必须经审核、批准并在设备缺陷报告单上注明,等备品备件到货和验收合格后再安排计划消缺,恢复原设计。

(9)检修各班组每周应进行一次设备缺陷的统计分析,每月汇总一份当月的设备缺陷统计分析表上报各主管部门。

(10)在机组事故跳机后,应根据调度批准的停机时间,及时安排需停机消缺的项目。

3.设备缺陷处理程序

检修(运行)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应根据设备缺陷的程度,立即汇报值长或机组长,同时,对发现的设备缺陷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和设备停用措施,以防缺陷进一步扩大和危及人身、设备安全。设备缺陷的处理程序:

(1)E级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在填写缺陷单和设备隔离单的同时,应立即通知检修负责人,检修人员可凭设备隔离单办理许可手续进行消缺。工作结束后,运行、检修人员双方办理终结等验收手续。

(2)1级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在填单同时,必要时可立即通知检修负责人,检修人员应按“安规”要求,办理工作许可手续方可进行消缺。

(3)2级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填写设备缺陷报告单,检修人员按“安规”要求,办理工作许可手续,方可进行消缺。

(4)3级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填单时,检修人员根据设备缺陷情况,准备备品备件,制订消缺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等待停机消缺或计划检修时机进行消缺工作。

(5)对于E级和1级设备缺陷,检修人员应及时进行消缺。需要改变负荷或运行方式,可能会对人身和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影响,在下达消缺任务时,应立即向调度申请、汇报。对于需停机、停炉或停电才能消除的缺陷,在经部门主管确认后向当值值长及生技部门汇报,并在相应的设备缺陷报告单中工作详情栏内注明。生技部门、运行部门、维修部门均应建立需停机、停炉、停电处理的设备缺陷登记卡,对这类缺陷进行登录统计,作为停机消缺或计划检修的依据。

(6)凡发现该缺陷不属本专业消缺范围的,检修部门内部及时办理设备缺陷转移手续,交方的消缺负责人应和接收方的消缺负责人一起核实,办理交接签字手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