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制造:数控技术是关键,缺乏定价权成短板

中国制造:数控技术是关键,缺乏定价权成短板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因为中高端数控系统受制于人,我国机床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定价权。(三)“缺心少脑”成短板,中国“2025”成败关键看数控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数控系统是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部件,是智能装备的关键支撑,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倍乘器”。而基础薄弱、“缺心少脑”一直是“中国制造”的短板。

中国制造:数控技术是关键,缺乏定价权成短板

(一)核心技术遭封锁,国防与信息安全须重视

数控机床是工业的母机,其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数控系统是机床装备的“大脑”,决定了数控机床的功能、性能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五轴联动的高档数控系统和机床装备,一直是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受到西方国家严格的出口限制。历史上著名的“东芝事件”“考克斯报告”充分说明,高档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系统对于我国国防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战略意义,其重要性不亚于许多人关注的大飞机和计算机CPU芯片。目前,我国军工企业的大部分高档数控机床仍采用国外进口机床和数控系统,这些进口设备的关键功能和核心技术长期受到国外的双重封锁。日本出口到我国的高档数控机床具有内置定位芯片,位置变动便会导致报警、死机,无法使用。国际形势一旦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国防与信息安全。

(二)数控系统经济价值巨大,市场长期被国外系统占领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总成本中,数控系统约占30%~50%。如果国内数控机床全部配置国外数控系统,产品销售额约一半将被国外数控企业拿走。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国产中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35%,而高档数控系统98%以上依靠进口。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数控系统金额达18.1亿美元。正是因为中高端数控系统受制于人,我国机床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定价权。(www.xing528.com)

(三)“缺心少脑”成短板,中国“2025”成败关键看数控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以德国“工业4.0”为标志,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全过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数控系统是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部件,是智能装备的关键支撑,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倍乘器”。而基础薄弱、“缺心少脑”一直是“中国制造”的短板。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离不开数控系统包括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如果不彻底改变中高档数控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即使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壮大了,我国的机床厂也不过是国外产品的“加工中心、组装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