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陷跟踪:规范修改流程,避免失控和遗漏

缺陷跟踪:规范修改流程,避免失控和遗漏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Q上来就问大家:“缺陷跟踪的目的何在?”大家有说这儿的,有说那儿的,老Q最后总结道:缺陷跟踪的目的是规范评审、测试、试运行等过程中发现缺陷的更改活动;跟踪缺陷处理的各环节、避免缺陷修改失控和遗漏;如实反映缺陷的处理过程。老Q列了张表,列出了项目中的主要评审、测试和审计活动,见表6-5。表6-7 缺陷类型老Q又拿出了缺陷严重性等级表接着给大家讲解,见表6-8。

缺陷跟踪:规范修改流程,避免失控和遗漏

大家对老Q的培训还是一如既往地踊跃参加。老Q上来就问大家:“缺陷跟踪的目的何在?”大家有说这儿的,有说那儿的,老Q最后总结道:

缺陷跟踪的目的是规范评审、测试、试运行等过程中发现缺陷的更改活动;跟踪缺陷处理的各环节、避免缺陷修改失控和遗漏;如实反映缺陷的处理过程。

缺陷跟踪的起点是各种缺陷发现活动,主要包括评审、测试和审计。评审和测试是针对中间或最终交付物;审计针对的是过程和规范的执行情况,判断是否合规,会发现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不符合制度要求等“过程缺陷”。老Q列了张表,列出了项目中的主要评审、测试和审计活动,见表6-5。

6-5 主要的缺陷发现活动

978-7-111-56792-9-Chapter06-8.jpg

发现缺陷之后就进入了缺陷跟踪流程,包括提交、判断、分发、修改、复核、关闭几个关键步骤。一个缺陷跟踪流程中一定包括缺陷发现者、缺陷分配者、缺陷修改者几个角色,过程中他们需要密切配合。但是,在不同缺陷发现活动中,缺陷的发现者都不相同,评审时缺陷的发现者是评审专家,测试时的发现者是测试人员,审计时的发现者是项目监理或者质量保证人员。这些角色和职责在测试活动中都已经谈到过。

缺陷跟踪除了记录和跟踪缺陷的修复过程,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将缺陷分配给合适的人员去修改,而且可以得到缺陷来源、分布规律等宝贵信息,帮助改进工作过程、持续提高质量。

平时,项目组成员对于测试缺陷记录表(见表6-6)要填写那么多的内容觉得很麻烦,也弄不清有什么用。听到这里,纷纷要求老Q仔细讲讲这块内容。

6-6 测试缺陷记录表

978-7-111-56792-9-Chapter06-9.jpg(www.xing528.com)

(续)

978-7-111-56792-9-Chapter06-10.jpg

老Q说,对于缺陷的分析主要分为缺陷类型、严重性和紧迫度几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找到缺陷产生的原因、确定修改的优先级。老Q先拿出一张缺陷类型表给大家看,见表6-7。

6-7 缺陷类型

978-7-111-56792-9-Chapter06-11.jpg

老Q又拿出了缺陷严重性等级表接着给大家讲解,见表6-8。缺陷严重性说明了缺陷给最终交付的系统或产品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其中A级的影响程度最大,E级最小。

6-8 缺陷严重性等级

978-7-111-56792-9-Chapter06-12.jpg

紧迫度与严重性是有比较紧密关联的,项目组应该优先修改紧急程度高的缺陷。“紧急”是需要立即执行修改的缺陷,“一般”是按照正常时序进行修改的缺陷。还有一类对当前影响不大的缺陷可以“暂缓”修改,只是记录下来,最后进行整体的统一修改,比如规范提示信息、帮助信息完善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