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正式到非正式——信息的纵向传递途径

从正式到非正式——信息的纵向传递途径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Y式信息传递途径是表示四个层次的信息逐级传递的纵向沟通途径。例如,团体成员私下交换看法,朋友聚会,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等,都属于非正式沟通。对于非正式沟通这些规律,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注意,以杜绝起消极作用的“小道消息”,利用非正式沟通为组织目标服务。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称为“高度的非正式沟通”。

从正式到非正式——信息的纵向传递途径

1.正式沟通渠道

正式沟通渠道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的情报交换,团体所组织的参观访问、技术交流、市场调查等。

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重要的信息和文件的传达、组织的决策等,一般都采取这种方式。其缺点是由于依靠组织系统层层的传递,所以比较刻板,沟通速度慢。

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实验模型研究,提出链式、环式、轮式、全通道式和Y式五种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这五种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在高效沟通管理中经常出现,分析和研究这五种途径有助于解释和探讨高效沟通管理所遇到的信息传递问题。因此,有必要梳理这五种信息传递途径在高效沟通管理中的表现、优缺点等问题。

(1)链式信息传递途径。链式信息传递途径是指在一个组织系统中进行纵向的信息传递,即在组织内部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交流信息时所采用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等形式来传递信息的途径。在这种途径中,信息只能从一个人逐级传递到另一个人,居于两端的人只有向下或向上传递信息,居于中间的人也只可以向上和向下分别进行信息传递。链式信息传递途径的优点是在组织沟通管理中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效率显著。但是这种信息传递途径的缺点是信息经层层筛选后容易失真,造成信息在传递、接收和反馈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信息差异,不利于保障高校沟通管理中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环式信息传递途径。环式信息传递途径是指在一个封闭性的可控制的组织结构中进行信息传递,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依次联系和沟通,且每个成员在沟通管理中处于平等地位,都可以与两侧的成员同时沟通和传递信息,也都有机会参与组织决策。环式信息传递途径的优点是在组织沟通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组织内部能够实现平等、快速地传递信息,民主气氛浓厚,使组织内参与信息传递的成员具有一定的满意度。但是这种信息传递途径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为在组织沟通管理中,信息传递容易造成集中化,管理者对信息的预测程度较低,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信息易于分散,往往难以形成中心,不利于实现组织沟通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轮式信息传递途径。轮式信息传递途径属于控制型网络。在这种途径中,信息是通过中间人来传递的,这个中间人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与传递中心,组织内只有他能够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信息传递,所有其他成员只能与他进行信息交流。在组织沟通管理中,轮式信息传递现象会经常出现,并且很有可能叠加在其他途径之中,因此,必须要梳理清楚它的优缺点。轮式信息传递途径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集中化程度高,能够方便管理者较快、精确地解决问题;同时,这种途径要求管理者具备较高的预测能力。但是,这种信息传递途径的缺点是沟通途径较少,欠缺平行沟通,不利于组织成员间士气的提高,容易造成组织成员较大的心理压力以及较低的成员平均满足程度。

(4)全通道式信息传递途径。全通道式信息传递途径是组织成员之间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情况,通过协商进行管理决策。在这种途径中,组织内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成员自由沟通,并不以中间人来汇集和传递信息。它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参与组织管理和决策。这种信息传递途径在组织沟通管理中占据很大比例。全通道式信息传递途径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网络高度分散,所有成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相互平等,信息传递面向全体成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是这种信息传递途径的缺点是信息传递比较费时,影响管理工作效率;成员间没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不利于较大组织有效传递信息;沟通路线和数目限制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能力。

(5)Y式信息传递途径。Y式信息传递途径是表示四个层次的信息逐级传递的纵向沟通途径。在这种途径中,组织内只有一个成员位于沟通的核心地位,他是上下传递信息的媒介,起着信息枢纽的作用。Y式信息传递途径的优点是在高效沟通管理中有较高的信息传递集中化程度,组织性强,信息传递和解决问题的速度都比较快,具有较严格的组织控制力。但是,这种信息传递途径的缺点是组织内职工之间、部门之间缺乏直接的横向沟通,不能越级传递信息,信息通过层层筛选,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等现象。

2.非正式沟通渠道

非正式沟通渠道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可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例如,团体成员私下交换看法,朋友聚会,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等,都属于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有机补充。在许多组织中,决策时利用的情报大部分是由非正式信息系统传递的。同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往往能更灵活迅速地适应事态的变化,省略许多烦琐的程序,并且常常能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沟通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员工的思想、态度和动机。因此,这种动机往往能够对管理决策起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非正式沟通的优点是沟通不拘于形式,直接明了,不受组织约束,信息传递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是正式沟通的必要补充。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团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缺点表现在非正式沟通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易于失真、曲解,而且它可能导致产生小集团、小圈子,影响人心稳定、团体凝聚力和组织的和谐

此外,非正式沟通还有一种可以事先预知的模型。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正式沟通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是能够事先被人知道的。

非正式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消息越新鲜,人们谈论得就越多;第二,对人们工作有影响者,最容易招致人们谈论;第三,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多为人们谈论;第四,在工作中有关系的人,往往容易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第五,在工作上接触多的人,最可能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对于非正式沟通这些规律,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注意,以杜绝起消极作用的“小道消息”,利用非正式沟通为组织目标服务。

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称为“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它是指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排除各种干扰,来保持经常不断的信息交流,从而在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不拘形式的、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实践证明,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正式场合的拘束感和谨慎感,使许多长年累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下得到解决,减少了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摩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戴维斯通过对沟通中信息传递、信息传播及其途径的研究,提出了四种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途径,即单串型、饶舌型、概率型和密集型。

(1)单串型。它是指信息通过一连串的人、组织或传递中介,传递给最终接收信息的人或组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饶舌型。它是指通过一个人或组织把信息告诉其他人或组织。这个人或组织是非正式沟通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人物。

(3)概率型。它是指通过一个人或组织随机地把信息传递给某几个人或组织,再由这些人或组织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或组织。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并没有一定的中心传递目标。

(4)密集型。它是指在信息传递途径的过程中,信息是由他人或组织转告给若干人或组织的。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可能有几个中心传递目标,且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