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宜城市土地用途分区处理方法与图件数据分析

宜城市土地用途分区处理方法与图件数据分析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宜城市土地用途分区工作中,可以获取的主要图件数据有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库、宜城市行政区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小城镇规划图、功能分区图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等专题图件。将土地用途分区问题视为基本单元在满足各目标和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组合聚类问题,因此基本单元的划分是一切工作的先导。图5-4分区单元的叠加原则

宜城市土地用途分区处理方法与图件数据分析

在宜城市土地用途分区工作中,可以获取的主要图件数据有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库、宜城市行政区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小城镇规划图、功能分区图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图等专题图件。但仅仅有这些数据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土用途分区的高效、科学的划分以及处理各种约束条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生成基本单元图,并获取相关字段的信息。

将土地用途分区问题视为基本单元在满足各目标和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组合聚类问题,因此基本单元的划分是一切工作的先导。第2章已经明确,聚类对象是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图斑,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图和输出的专题图都是矢量数据的,这样可以较好地和应用进行结合;二是已有的研究有的采用的是栅格数据结构,在数据转换的时候对属性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有可能使空间关系的信息丢失;三是在使用栅格数据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一个图斑的整体性,无形中增加了图斑的数量,给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书研究的模型是基于矢量数据结构的。

在进行数据挖掘前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解,因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一些数据的界线和地类界限不同,比如本系统中使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数据。这些数据源来自多个部门的不同途径,使得海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和不一致性,不能直接用于土地利用的空间数据挖掘,需要进行处理后整合成符合挖掘的数据库。主要采用空间叠置的方法进行处理(图5-4)。在土地用途分区中图斑的拆分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马金锋(2004)采用交互方式(实质上对图斑的人工分割)对图斑在不同用途区的情况下进行分隔,采用叠置法获取的图斑解决了在土地用途分区的图斑拆分的问题,并且考虑到土地适宜性评价、城市规划等专题图件的图斑较大,分割后图斑的总量不会大量增加,在试验区的分析中发现,图斑增加的总量不大于10%。(www.xing528.com)

图5-4 分区单元的叠加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