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场景概述:探索、描述、解释、评价

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场景概述:探索、描述、解释、评价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Bassey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4种类型,并分别对这4种类型进行了解释说明,见表3-1。表3-1主要案例研究方法对比数据来源:余菁。案例研究方法能对现象进行厚实的描述。鉴于本书是探索开放环境下创新氛围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且在该研究领域内尚未形成确切的理论假设,因此本书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问题的概念模型构建。

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场景概述:探索、描述、解释、评价

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实际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前正在进行的现象,待研究的现象与其所处的环境背景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Yin,2012)虽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一同被视为3大研究方法,但案例研究最适合研究的问题类型是“怎么样”和“为什么”。(Yin,2012;许冠南,2008)案例研究不仅可以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它还可以满足那些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以构建新理论或精炼已有理论,汇总特定的概念为目的的研究。(余菁,20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管理大师运用案例得出了许多著名的现代管理理论,如1962年,钱德勒(Chandler)在其名著《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中,以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等4家企业为主要案例研究对象,以案例研究方法对4家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个案分析,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结构追随战略”的结论;1981年,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通过对日本、美国一些典型企业近10年的跟踪比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Z理论”;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e)和哈默尔(Hamel)对美国通用电报电话公司(GTE)和日本电气公司(NEC)进行案例比较与分析,随后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名著《企业核心能力》,通过总结2家公司出现的巨大反差,得出了在很多行业中得到印证的“以能力为中心战胜了以业务为中心”的结论;1992年,卡普兰(Kaplan)和诺顿(Norton)通过对美国100多家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平衡计分卡”;1993年,哈默(Hammer)和钱皮(Champy)在对数十家美国公司进行10年时间的观察后,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成思危,2001;刘庆贤,肖洪钧,2009;苏敬勤,李召敏,2011)这些经典的管理理论的提出无一不说明了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广泛使用的并善于构建新理论的研究方法。(苏敬勤,李召敏,2011)

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Bassey(1999)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4种类型,并分别对这4种类型进行了解释说明,见表3-1。

表3-1 主要案例研究方法对比(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余菁(2004:24-29)。

现代管理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很难采用一个统一的理论和模型,因此,非常有必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从具体、典型的实际案例中洞察总结。案例研究方法能对现象进行厚实的描述。(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2008)案例研究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成思危,2001)案例研究法处理存在待研究的变量比数据点还要多的特殊情况,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并把所有资料汇合进行交叉分析,同时也需要事先提出研究假设,以指导资料收集和分析,少走弯路。(Yin,2012)

鉴于本书是探索开放环境下创新氛围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且在该研究领域内尚未形成确切的理论假设,因此本书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问题的概念模型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