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智双扶带来的精神面貌转变和人文生态积极转变

志智双扶带来的精神面貌转变和人文生态积极转变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井冈山实施“志智双扶”工程后,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社会的人文生态正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井冈山市注重开发村组公益岗位和生态保护岗位,倾斜安排了一大批“志智双扶”家庭人员,他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大提振了贫困家庭的士气和信心。通过“志智双扶”,把农家婚事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来办,近两年已有不少中年男子娶到了媳妇。

志智双扶带来的精神面貌转变和人文生态积极转变

(一)涌现出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弘扬了志智双升正能量

茅坪乡神山村蓝卡贫困户彭夏英有一句名言“党和政府是扶持我们的,不是抚养我们的”。她的自强不息、勤劳脱贫致富的事迹,在井冈山市广为传颂,成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最美代言”。坝上村贫困户吴云月,自强自立,通过参与承接红色培训“红军餐”,实现脱贫致富,成为市级脱贫典型。东源村贫困户黄月龙的脱贫致富事迹,人民日报以《特困户黄月龙对了症,脱了贫》为题,作了较大篇幅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井冈山市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国家、江西省、吉安市三级主流媒体上稿报道3000余篇(条)。此外,各行政村还利用墙报、宣传栏等阵地,以最美脱贫户、最美笑脸(笑脸墙)、脱贫尖兵等形式,宣传了大批脱贫致富先进人物。文化、组织等部门在井冈山市广播电视台、公众微信号等媒体上,报道了一大批“最美帮扶干部”“身边好党员”,形成了脱贫攻坚“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一大批缺志缺技的特困群体走上了靠劳动脱贫的行列

通过“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扶能”,全市选出了88个走出“思想贫困”、走进产业发展、走进城市务工、走进自主创业的勤劳致富之路的脱贫致富典型,有许多成了本村的致富带头人,被请到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上“现身说法谈脱贫”,受到听众的高度称赞,真正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新城镇排头村脱贫户杨夏明,47岁,2015年纳入建档立卡蓝卡户。因本人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直一个人生活。2015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帮扶干部经常入户与其谈心,树立他的信心,助其恢复健康。病情好转后,又开展产业帮扶,将他吸纳进合作社,每年有固定的分红,每月务工收入1500元左右。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利用务工之余帮助别人搬运货物。他还会做一些木工活儿,在家自己做一些小物件,也给邻居朋友做一些小物品,不仅增加了收入,与村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现在他的生活充实了许多,实现了稳定脱贫。

专栏8-2 “最美贫困户”吴云月(www.xing528.com)

吴云月是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的蓝卡户。她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坝上村红色旅游项目“红军的一天”接待,增加家庭收入。她在自家展示民俗、坝上变迁历史等见证物品,深化了“红军一天”的内涵。她大力支持村内环境整治,带头拆除自家的牛栏厕所,被村民一致评为“最美脱贫户”。

1997年,吴云月的丈夫因心肌梗死溘然长逝,骤然失去了家里顶梁柱的吴云月,依靠砍柴、做零工、种田来抚养一双儿女,生活极为艰难。坝上村的红军餐农家乐项目使她每年有了稳定收入。正是用勤劳双手做出的“红军餐”,成为她摘掉贫困户帽子的“致富餐”。吴云月留给参训学员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笑”和“暖”。她说:“虽然我已经60岁了,但人只要有志气,肯做事,日子就不愁。”这不仅仅是一个“最美脱贫户”的心声,更是传承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

(三)农村社会的人文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按照现有脱贫标准,经过产业发展、就业扶贫和保障兜底,井冈山市99%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但其中不乏有些脱贫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贫困、人穷志短现象,成为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拦路虎”。井冈山实施“志智双扶”工程后,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社会的人文生态正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过去以家庭为单元的“三大精神之困”逐步缓解:一是因病。发生率最高的村因病致贫曾占55%。过去一人得病,一家难解“心头之困”。现在,患病费用90%可以报销,因病致贫户的精神压力大大舒缓。二是就业。过去一些劳力弱、缺信心的贫困人口,很难走出家门。井冈山市注重开发村组公益岗位和生态保护岗位,倾斜安排了一大批“志智双扶”家庭人员,他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大大提振了贫困家庭的士气和信心。三是大龄未婚。这是许多“志智双扶”家庭的“心病”。2016年,鹅岭乡塘南村141户560人,30岁以上未婚男青年有24人。一个村大龄单身多,大多与家庭本身不完整、农村婚姻破裂增加、当地生活环境不佳等相关。通过“志智双扶”,把农家婚事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来办,近两年已有不少中年男子娶到了媳妇。据《经济》杂志记者实地采访后报道:大陇镇,一个贫困村脱贫之后,一名谈了好几年对象的大龄男青年结婚了。女方说,原来好几年不愿嫁过来,是因为娘家人到村里看过后,对这里的生活环境不满意。现在,村里从路、水、电到厕所都大变样了,娘家人再来看,很快就同意了这门婚事。解决了大龄单身之忧,就大大改变了一个家庭的人际环境和一个村的人文精神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