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旗渠研究》:军队组织管理与劳力调配

《红旗渠研究》:军队组织管理与劳力调配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生产队成立作业组,同时,在各营、连中成立了党、团组织,完全是野战军的编号。在前方修渠的干部,基本实行“四固定”,如连队的连长、技术员、司务长、保管员等,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调换,以免工作脱节。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和修渠争用劳力的矛盾,合理调配劳力,平时固定专人坚持,农闲季节再增人,大搞突击,既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按时耕种和管理,又要使修渠工作持续进行。

《红旗渠研究》:军队组织管理与劳力调配

红旗渠全灌区施工,共分3个阶段:总干渠工程为第一阶段,一、二、三干渠工程为第二阶段,支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为第三阶段。第一、二阶段全由县组织施工,任务艰巨,劳力集中。总干渠开始施工时,上劳力最多达3.7万人,一般为1.5万人,占应出工人数的8.6%,第二阶段一般上劳力3万人,占应出工人数的17.2%;第三阶段为支渠以下的配套工程,由社、队组织施工,工程面广,任务分散,出勤劳力大部分在家食宿。因调济方便,所以出工比例较大,全灌区上工人数达4万余人,占劳力人数的23%。出勤民工中,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学生和妇女。这样,劳力管理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红旗渠是在“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劳动组织形式上,按照军事上的营连编制。施工开始,以公社成立分指挥部(有的以公社为营),以若干大队组成营(有的以一个大队为营),以大队编为连。营、连长分别由大队支书或大队长担任。后来,以公社编为营,以大队编为连,设连长、工程技术员和司务长、保管员各一人。以生产队成立作业组,同时,在各营、连中成立了党、团组织,完全是野战军的编号。

在施工过程中,各社、队普遍做到了前、方后方统一安排。在前方修渠的干部,基本实行“四固定”,如连队的连长、技术员、司务长、保管员等,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调换,以免工作脱节。有不少县、社、队领导干部,几年来一直奋战在工地上。他们以渠为家,熟悉情况,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修渠社员曾实行过一月一轮换或2~3月一轮换的办法,以保持施工队伍相对稳定,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经风雨、受锻炼、学技术的机会。但许多社员却长年坚持在工地。在后方领导生产的干部,除安排好农活外,还经常到前方参加劳动,解决问题,并组织开展前后方劳动竞赛,大大鼓舞了前后方的生产热情。(www.xing528.com)

县委根据农活季节,采用冬春大干,夏秋小干,坚持“农闲大干,农忙小干”的原则,重点工程由专业队长年施工的办法,统一安排前方工程建设和后方农业生产。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和修渠争用劳力的矛盾,合理调配劳力,平时固定专人坚持,农闲季节再增人,大搞突击,既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按时耕种和管理,又要使修渠工作持续进行。实际上,各社、队都把修渠列为农业生产的一项内容,前、后方都在大干快上,互相促进,修建红旗渠不但没有影响后方农业生产,反而促进了农业生产。“1964年全县粮食亩产达到410斤。”[1]提前3年实现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的400斤指标。[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