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支撑公益资源积累策略

市场支撑公益资源积累策略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以来,中国的公益慈善资源显著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多种不同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从大的方面而言,一是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弘扬和倡导,二是专业化社会组织对企业公益资源的动员和吸纳。从理论上而言,公益慈善资源的积累扩大本身就是中国慈善治理结构的一种深刻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中国公益慈善治理结构的发展和转型。

市场支撑公益资源积累策略

治理转型的三个基本主体是政府、市场与社会。治理转型的基本前提是三方行动主体自身的成长、成熟。从农村贫困治理的角度看,政府的资源投入和制度供给、专业化社会组织的整合创新、以企业为支撑的市场的公益资源积累和再分配,构成了贫困群体福利供给的基本路径。从三种主要渠道的构成特征看,要体现农村贫困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以企业为支撑的来自市场的公益资源积累是最大的增量。政府财政投入的部分主要包括专项扶贫金和行业扶贫资金,专项扶贫资金虽然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总量不大,目前仍保持在450亿元以下,这对于处于攻坚阶段的贫困治理形势而言,仍显不足。行业扶贫资金虽然大部分用于贫困农村,但受限于地方追求经济发展的多重考虑,部分资金甚至较大部分资金用于能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快速发挥效益的领域。社会组织在多元扶贫格局中虽然发挥重要的整合作用,但社会组织本身不能产生扶贫资源的直接积累,而是依靠承接政府服务、吸纳市场公益资源来对资源存量进行整合优化。从渠道上来看,以市场为基础的公益资源积累是做大福利增量、建构多元共同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

2006年以来,中国的公益慈善资源显著增加。仅从慈善捐赠货币量来看,从2006年的127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989亿元,其中2008年度捐赠数额达到1070亿元。[13]公益慈善资源积累并不断增加的主要支撑是企业。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企业法人捐助占年度捐赠总额近7成。企业广泛参与公益捐助,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多种不同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从大的方面而言,一是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弘扬和倡导,二是专业化社会组织(以基金会、慈善组织为主)对企业公益资源的动员和吸纳。自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来,市场主体逐渐发展壮大,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动员企业参与扶贫事业,包括建立国有企业针对贫困地区的定点扶贫常态化机制,直接动员企业参与本地或异地贫困地区的捐款,通过表彰、吸引企业法人参政议政等方式整合资源投入扶贫济困,通过建立企业与贫困县、贫困村之间的产业互助联系机制,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吸引市场公益资源。专业社会组织缺乏政府所具有的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但却有政府不具有的理念和渠道优势。专业社会组织通过建立稳定的针对贫困地区的资源供给网络,形成专业化、模式化的扶贫模式,逐渐形成一定的公信力,往往能够吸引部分有能力、有意愿投入扶贫资源,但没有合适渠道参与的企业捐款捐物。另外,很多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本身是一些大企业法人或是社会知名人士筹建,这些人本身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公信力,因而也可以整合扶贫资源。(www.xing528.com)

从理论上而言,公益慈善资源的积累扩大本身就是中国慈善治理结构的一种深刻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中国公益慈善治理结构的发展和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