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宋紧张:南北朝遗留问题难缓解

夏宋紧张:南北朝遗留问题难缓解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宋恢复和平仅有二十余年,双方关系又因不断发生冲突而紧张起来。这仅是个别事件,从总的方面看,仁孝皇帝虽然对汉文化仰慕之至,大力推行“崇儒”、“尚文”的汉化政策,但限于地缘关系,鞭长莫及,和南宋的外交关系一直未能建立。

夏宋紧张:南北朝遗留问题难缓解

四、夏宋关系

从公元1040年起,西夏统治者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各役中连战皆捷,同时也使元昊认识到:宋朝是地广人多的大国,即使有几次战役的失败,其国力仍然是西夏政权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元昊对宋作战主要是谋取经济利益为主,借以巩固自己新建政权的独立地位,从而战争表现了一张一弛的间歇状态。元昊早在1040年三川口战役获胜以后,就通过释放被俘的塞门寨主高延德同知延州的宋臣范仲淹接触,表达了求和的意向。范仲淹写信给元昊,要求他取消皇帝称号并臣事宋朝。其时元昊刚好在好水川大败宋军,态度转趋强硬,交涉因而中断。1042年定川寨战役之后,宋夏双方都因战争使国内疲困,迫切希望达成和议,双方恢复了联系。经过一年多使臣往返的协商,终于在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就领土、岁币、贸易、青盐及称号等问题达成协议,签订和约。夏宋和约议定后,元昊在1044年五月便用“夏国主”名义向宋称臣,并随着送达“誓表”,于是夏宋议和工作正式告成。

夏宋恢复和平仅有二十余年,双方关系又因不断发生冲突而紧张起来。1067年,宋朝知青涧城种谔对西夏进行突袭,俘获监军嵬名山,并一举收复绥州。其时元昊已死,子谅祚主政,对宋军进行报复,诱杀了宋将杨定、侍其臻等。谅祚死,子秉常继位,由梁太后摄政,母舅梁乙埋提任国相。西夏请求用安远、寨门二寨交换绥州,虽经宋政府同意但不曾实现。1070年,夏兵大举进攻宋朝沿边各地,对于横山地区展开了争夺。宋神宗统治初期,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图强。公元1071~1073年,王韶积极经营,收复了熙(今甘肃临洮县)、河(今甘肃临夏)、洮(今甘肃临潭县)、岷(今甘肃岷县)、叠(今临潭县南的迭部)、宕(今甘肃宕昌县)等州,幅员二千余里,宋朝设置熙河路,“断西夏右臂”,作为王安石变法在军事上获得的重要成果。(www.xing528.com)

1081年(宋元丰四年),西夏帝后之争愈演愈烈,秉常失位被囚,梁太后当政。宋政府认为这是对西夏用兵的好机会,派李宪出熙河、种谔出延、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王中正出河东,五路大军伐夏,以夺取兴州为最后目的,意在一举荡平西夏政权。结果西夏实行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策略,使宋军大兵无食,不战而困,大败而归。次年,宋夏发生“永乐之战”,宋军惨败。据《宋史·夏国传下》载,宋朝在这两次战役中共损失兵员六十万,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大战带来疲敝,夏宋双方都暂时倾向和平。1089年,西夏放还永乐之战的部分俘虏,宋朝交还了米脂、葭芦、浮图、安疆四寨,双方取得短暂的和平。1097年,宋军连破西夏的洪州(今陕西定边县南)、盐州(今宁夏盐池县东),并一度攻入宥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次年十月,西夏梁太后偕乾顺(秉常子)合将数十万兵卒,对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市三营北)进行猛烈的攻击,最后无功而还。1114年,宋政府任童贯作陕西经略使,总领永兴、鄜延、环庆、秦凤、泾原、熙河六路军事,主持对西夏用兵的全权。童贯实施“开边”,以大兵团力量步步进逼,攻占横山地区,使西夏失掉屏蔽,处于作战不利的被动局面。西夏被迫央请辽国出面斡旋,双方再次恢复和平。

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和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都是比较喜欢汉文化,在国内大力提倡儒学,施行“文治”,推进国家封建化进程的皇帝。现在见到的夏译汉籍文献中,也以这两个皇帝在位时的数量最多。因此,在他们的统治时期内(约在公元1086~1193年),对外事务中一般都与周边其他政权保持友好的关系。例如,乾顺亲政后,即在永安二年(1100年)十二月,派大臣嵬名济向宋廷进誓表,说夏国“两经母党之擅权,累为奸臣之窃命”,以致频生边患。现“凶党伏诛,稚躬反正”,请求恢复友好关系。表示今后“谨当饬疆吏而永绝争端,戒国人而常遵圣化。”[23]宋哲宗签诏许和,赐给银器五百两,衣着五百匹,恢复了“岁赐”。1125年,辽被金所灭。此后二年,即1127年,北宋政权崩溃南宋建立偏安政权。至此,地处西北的西夏政权与地处江南的南宋政权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双主交往极为稀少。仁孝朝,权臣任得敬为了篡权分国的阴谋,曾同南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联络,后阴谋败露,身遭杀戮。这仅是个别事件,从总的方面看,仁孝皇帝虽然对汉文化仰慕之至,大力推行“崇儒”、“尚文”的汉化政策,但限于地缘关系,鞭长莫及,和南宋的外交关系一直未能建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