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外溢与成本上升:制造业省际收敛的挑战

技术外溢与成本上升:制造业省际收敛的挑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一章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跨省流动促进了地区制造业的β收敛,但劳动力流动具体通过何种方式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出现省际β收敛?不同技术结构的劳动力的流入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省际收敛的影响是否一致?

技术外溢与成本上升:制造业省际收敛的挑战

上一章的研究指出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在2001年以后出现显著的省际绝对与条件β收敛现象,也即现阶段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正在缩小,这与第三章图3.5(b)中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走势相呼应。深刻剖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14年省际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呈现倒“U”型趋势原因,本书认为,这不仅与行业特征相关,还与制造业是最初承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业相关。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这使大量劳动力流入东部发达地区,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获得了大力的发展。在规模经济与网络效应的作用下,集聚经济拉大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产业的空间分布也严重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入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逐渐暴露,与此同时,东部制造业“用工荒”与产业向内陆或东南亚国家迁移现象相继出现。因此,上述过程可以初步判断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与人口流入有着非线性的关系。(www.xing528.com)

上一章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跨省流动促进了地区制造业的β收敛,但劳动力流动具体通过何种方式使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出现省际β收敛?其具体的机制是什么?不同技术结构的劳动力的流入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省际收敛的影响是否一致?这些问题在本书前几章的研究中依然没有解决。本书基于以上考虑,首先通过实证检验来判断劳动力的跨省流入与地区内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否呈现非线性的关系,即验证劳动力流入对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是否已经凸显,在此之后进一步揭示劳动力影响制造业地区收敛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改善区域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产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