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蔬菜科技推广助力农业发展

蔬菜科技推广助力农业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植资源的增加为郊区蔬菜种植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围绕克服蔬菜供应的三个淡季,推广了一系列的蔬菜生产新技术,其中包括高产栽培技术、“不时栽培”技术、保护地栽培技术、软化栽培技术等。蔬菜肥料的施用由单一使用农家肥向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转变,尿素等化学肥料的全面推广,使蔬菜产量成倍增长。全国蔬菜机械情报网在长沙市郊区召开了现场推介会。

蔬菜科技推广助力农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沙市郊区菜农依据地形围园,以简陋的生产方式种植蔬菜,虽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栽培技术,但为城市服务的水平很低,每年的蔬菜供应形成了历史上的“三个淡季”,即因冬寒冰冻所形成的元、二月淡季;春夏之交蔬菜换季形成的四、五月淡季;夏秋菜换季形成的八、九月淡季。郊区党委和政府成立后,认真贯彻“以菜为主”的生产方针,在逐步完善基地布局的同时,全面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为加强对蔬菜生产的领导,郊区办事处于1953年成立农业技术指导站。1956年设立副食品生产科,一方面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引进蔬菜科技人才,同时也从蔬菜生产的实践中选拔和培训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充实到各公社和农场的生产管理部门。到1978年,全区蔬菜专业科技人员共计88人,大多具有一定的科技职称。1973年,由郊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写的《蔬菜栽培技术手册》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5万册,是规范全区蔬菜生产的经验总结。1975年,郊区蔬菜科研所成立,各公社和农场也相继成立了蔬菜科技推广站,开展蔬菜优质高产示范和课题研究,为提高全区蔬菜生产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8年蔬菜生产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基地面积、蔬菜品种和分月上市是主要指标。郊区政府将指标逐项分解落实到各公社和农场,分阶段检查落实。年度生产中,临时性计划也很多,如保四、五月淡季供应的春白菜生产计划;保八、九月淡季供应的水生菜上市计划;保元、二月淡季上市的五大骨干菜(大白菜、冬包菜、白萝卜红萝卜大蒜)的蓄园计划。在全市蔬菜生产计划指导下,郊区蔬菜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水平逐年提高。

长沙市郊区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蔬菜栽种经验,种植的蔬菜品种有7类、75个品种,同时还创造了烤伏土消毒养地、水旱轮作以及间作、套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栽培技术。1954年,雨花亭乡建农桥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温床育苗,至1958年,全区春夏菜的育苗温床发展到830个,培育的秧苗种类增加到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十多种。1958年春,东屯渡和雨花亭乡建成了三栋育苗温室,学习北京改良式温室育苗,成效显著,到20世纪70年代,郊区共建育苗温室98栋,温室育苗与温床排苗相结合,使早熟夏菜的上市比新中国成立前提早了将近一个月。(www.xing528.com)

全国各地的蔬菜优良品种也先后引进郊区,一大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在郊区落地生根,引种驯化的青杂中丰芽白、国光萝卜、之豇28豆角和津研系列黄瓜等69个品种成为常年种植的主栽品种,到1978年,全区栽培的蔬菜品种达到243个,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种植资源的增加为郊区蔬菜种植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围绕克服蔬菜供应的三个淡季,推广了一系列的蔬菜生产新技术,其中包括高产栽培技术、“不时栽培”技术、保护地栽培技术、软化栽培技术等。1962年,岳麓山公社试种的茄子创亩产10203公斤,为常规亩产的四倍;上大垅公社胜利大队马玉田种植的冬瓜,亩产达1.2万公斤。1977年8月,全国大中城市冬瓜高产会在长沙召开,推介了长沙市郊区的生产经验。1969年12月,全省种植榨菜的现场会也在岳麓山公社观沙岭大队召开。“不时栽培”技术是将春夏菜秋播和秋菜春播。1964年开始全面推广“十春十旱”和“十秋十早”,即把秋季种植的白菜、菠菜茼蒿、冬寒菜、芹菜等十大秋菜品种春播,把黄瓜、藤豆、豆角、蕹菜等十大夏菜品种早播,实施保护地栽培,填补4—5月蔬菜市场供应;把上述品种改成秋播,即可填补8—9月蔬菜市场供应,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蔬菜生产力水平也获得大幅度提高。蔬菜肥料的施用由单一使用农家肥向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转变,尿素等化学肥料的全面推广,使蔬菜产量成倍增长。1954年菜农防治蔬菜虫害也由植物性农药向化学农药转变,各种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喷雾机具全面推广应用。蔬菜的运输也由肩挑手提发展到使用木板车、胶轮板车、农用汽车,有效地提高了蔬菜生产率。1978年,韶山路公社研制成三马力柴油机配套的荫菜机,比人工荫菜增效25倍,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推广。全国蔬菜机械情报网在长沙市郊区召开了现场推介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