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愚公移山:打造省级典范

愚公移山:打造省级典范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邵东县斫曹乡野鸡坪大队几乎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大队级”典型。决定说,龙山县洛塔公社、邵东县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是我省“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寨式的突出典型,是我们全省学习的好榜样。5月29日至6月3日,省革委会在邵东县野鸡坪大队和龙山县洛塔公社召开现场会。

愚公移山:打造省级典范

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豪情满怀,战天斗地,经过6年艰苦奋战,凿穿了1座石山,搬掉了3座石山,打平了5座石山,在石山上筑起了一条53米长、10米高的大坝,建成一座蓄水4万多立方米的山塘,在石头山上新开凿48丘80多亩的良田。

春天,一层层翠绿盘旋而上,仰望就像一个闪着莹莹绿光的“碧螺”;秋天,满坡稻穗金黄,远眺则是一个浑然天成的“谷垛”。

1969年,全村粮食亩产由原来200多斤提高到912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出209斤,粮食总产量是1964年的14倍,全大队由以前靠国家救济的统销队变成了如今的余粮队。

此外,还砌筑了10200米的石场,修筑了2000多米的石山公路,结束了当地千百年来交通不便的历史。据统计,野鸡坪人17年所移动的土石方,如果按1米高1米宽排列,可以从野鸡坪铺到韶山冲。

20世纪60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的名字,可谓石破天惊、享誉全国。一个头裹白毛巾的汉子陈永贵和一个腰系花围兜的大姐郭凤莲率领大寨人民在石头山上开山造田,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1964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寨,作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各地纷纷派人前往学习取经。作为毛主席家乡的湖南,1968年冬至1969年初就组织了4万多农村干部前往参观学习,很快将湖南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高潮。

1969年6月28日,毛泽东视察湖南,得知湖南组织数万人到大寨参观,毛泽东说:“大寨好,好就好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要去那么多人到大寨参观,人去多了成灾,你们自己搞自己的大寨嘛!”

湖南省革委会立即落实毛主席的指示,着手培养“湖南自己的大寨”。首先,确立了新田、安乡两个县级“大寨”典型。同年11月12日,毛主席再次回湖南,对湖南树立的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非常满意,高兴地说:“你们南有新田,北有安乡,路子走对了,各地都要搞自己的‘大寨’。”(www.xing528.com)

受到毛主席的鼓励,湖南省革委会决定培养更多的“自己的大寨”,考虑到农村工作的重点在社队,就着手树立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典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邵东县斫曹乡野鸡坪大队几乎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大队级”典型。

1970年3月28日,《湖南日报》头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野鸡坪石山造良田的事迹。5月18日湖南省正式发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决定说,龙山县洛塔公社、邵东县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是我省“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寨式的突出典型,是我们全省学习的好榜样。要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一定要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迅速掀起向洛塔、野鸡坪学习的群众运动。

5月29日至6月3日,省革委会在邵东县野鸡坪大队和龙山县洛塔公社召开现场会。在野鸡坪现场,有人说:我没有去过大寨,在这里看到了湖南的大寨。还有人说:我读过多少遍《愚公移山》,在这里亲眼看到了当代的“愚公”移山。大家都说:野鸡坪人民能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造出大片良田,夺得了丰收,我们的条件比这里好得多,我们应该增产更多的粮食,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后,《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大量的篇幅集中连续地报道野鸡坪大队学大寨的经验和邵东县各地开展学野鸡坪的典型事迹。邵阳地革委做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向野鸡坪大队学习、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决定》,推动境内广大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热潮。一场学洛塔、学野鸡坪的群众运动在全省蓬勃开展,成为当时条件下“抓革命、促生产”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到野鸡坪村参观学习,高峰时一天达2000多人,参观学习的总人数超过130万人次。野鸡坪的事迹被印成连环画和编入语文教材,石山造田的引领人周南生、周东生也成为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其中,周南生先后担任邵东县委书记、娄底地区农办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党代会代表、省委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周东生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俩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