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国家战略对标:打造现代化城市典范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国家战略对标:打造现代化城市典范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是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诉求紧紧连在一起的。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卓越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国家战略对标:打造现代化城市典范

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是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诉求紧紧连在一起的。

上海的经济建设不是照搬纽约伦敦的发展模型,不是做成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国际诸多中心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彰显社会主义特色,创造高质量发展特色,凸现上海韵味的城市特色,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要披荆斩棘,创新探索,走出一条前无古人走过的路。

走出这条路,也是中央对上海因地制宜发展实践的要求,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个要求对上海而言,意味着要自我优化,因地制宜,追求卓越, 在发展的无人区中做出成绩。

无人区其实有一盏明灯引路。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解以上定位语,即建设“富强上海、民主上海、文明上海、和谐上海、美丽上海”是对上海顶层战略设计的检验标尺。

比较一下深圳,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深圳作为示范区,在探索如何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值得中国的城市学习借鉴。

按照政策的要求,深圳要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有几个关键词值得品读:

——法治城市示范。深圳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全面普法力度,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www.xing528.com)

——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可持续发展先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应该说,中央对深圳示范区在营商环境、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注解,对于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而言,也是一个重要参照。在“五个中心”建设中,不可持续的高消耗项目、不公开高效的营商环境、不优质均衡的民生保障都是不能走的路。

无人区其实不仅有灯,还有“四大功能”“五个中心”这样的指南针。上海市委明确提出,要对照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围绕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关键重点领域,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品牌建设、创新创业、全球网络、发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质生活等关键领域打造新高地。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卓越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应当说,按照这个方向坚定前行,上海一定会建成为一座与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截然不同的顶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