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态能力的概念与应用效果

动态能力的概念与应用效果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eonard-Barton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在一定市场位势和路径依赖下实现的特有的具有创新性和竞争优势的能力。再次,基于动态能力演化的定义。Eisenhardt&Martin指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或制造出市场的变化而对资源进行整合、重构、获取和利用的整个流程。

动态能力的概念与应用效果

Teece,Pisano和Shuen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整合、构建、重置内外部竞争力的能力,并从组织过程(Processes)、位置(Positions)和发展路径(Paths)来构建动态能力的分析框架。此后,对于动态能力的定义学术界基于此形成了以下几类:

首先,基于动态能力等级的定义。Teece(1997)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以及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董俊武等(2004)指出动态能力是改变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Danneels(2002)将能力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另外一种就是利用第一种能力来创造新资源的能力,即动态能力;Winter(2003)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改变低阶能力的高阶能力;Wang和Ahmed(2007)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分级,认为资源为零阶,一般能力是一阶,核心能力是二阶,而动态能力则为三阶,是企业的某种潜在能力所形成的能力。

其次,基于动态能力形成过程的定义。Leonard-Barton(1992)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在一定市场位势和路径依赖下实现的特有的具有创新性和竞争优势的能力。Zollo和Winter(2002)认为知识在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一种通过学习来获取的稳定的集体活动模式;知识创造、发现、获取、分享、整合及开发不仅促进知识本身的发展与再结合,同时促进动态能力的形成与运用(Helfat,Raubitschek,2000);在此基础上,王国顺与杨昆(2010)认为动态能力是知识集合的改变过程,是知识流量的动态概念。

再次,基于动态能力演化的定义。Eisenhardt&Martin(2000)指出动态能力是企业为了适应或制造出市场的变化而对资源进行整合、重构、获取和利用的整个流程。所以,动态能力体现为组织以及战略的惯例,这种惯例的利用使企业能够在市场兴起、发展、出现冲突甚至消亡时,获得新的资源配置和优势;其演化路径是复杂的、多变的,伴随着无数的试验、干中学、试错学习、即兴发挥的环节;Zott(2003)参考Nelson、Winter和Zollo等人的观点,指出动态能力是为企业资源构建和经营惯例演化提供指导的组织流程,也是一个变异、选择与保留和竞争的过程。在动态能力演化的过程中,组织通常要通过内部的实验以及外部模仿来变异,然后经历过市场的选择保留下一个比较优异的资源结构,不同企业也在发生变异之后根据所自身选择的资源结构在市场上相互竞争,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变化循环地进行。(www.xing528.com)

最后,基于管理者的定义。Zahra(2006)认为动态能力是以主要决策者预想或认为的方式,重置企业资源和惯例的能力,并构建了一个解释实质性能力、动态能力、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框架。

综合学者的观点和对于动态能力的划分,为了避免出现抽象、模糊难以理解的现象,也鉴于本书目的是对于动态能力进行评价,在参考Barreto(2010)构建多维构念的方法的同时,根据动态能力的构成给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定义:动态能力是蕴含于企业组织惯例过程中的高阶能力,由环境感知能力、整合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重构与转变能力等关联的维度构成。

旅游社会企业的动态能力指的是旅游社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针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有效整合配置旅游资源、强化竞争优势、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此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动态能力的旅游社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原有的自身组织结构不适应外界环境时,会发生自我变革的行为,产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当有相当数量的负熵流被引进的时候,旅游社会企业就会达到更高层次的自组织的状态。在整个演化的过程中,要求旅游社会企业对外界是开放的,并且能够把感知的变化回馈到系统中,用以改良内部的成分并且强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