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报纸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从提出到落地,到今日的家喻户晓,这个推进过程需要舆论的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对于中国,对于世界,尤其是对于丝路沿线地域和人民,有极大的惠泽,有持久的益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接受。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话”成为新的课题和内容。

报纸共同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从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2014年9月1日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暨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在新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开放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讲话。这一年里,新疆以《新疆日报》和《都市消费晨报》为代表的主流报纸以不同的媒体身份和媒体视角展开的宣传报道是非常努力而有效的。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以《新疆日报》为代表的党报,还是以《都市消费晨报》为范本的都市类报纸,都在合力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三个场”的建设

(1)构建“舆论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从提出到落地,到今日的家喻户晓,这个推进过程需要舆论的支持。确立在宣传新丝路方面的新思路,就是要掌握舆论的主导权。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对于中国,对于世界,尤其是对于丝路沿线地域和人民,有极大的惠泽,有持久的益处。在舆论上,新疆本地的纸媒要从战略全局着眼,需要从全球背景和中国深化改革这一新契机切入。媒体对“舆论场”的引导,首先靠自己的舆论自觉和舆论艺术,这就要求新疆本土主流纸媒强化“舆论场”构建的能力。

(2)构建“现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接受。提出新的理念,推出更多愿景和利好,都比不过新丝路的现场踏勘和调查。出一万个版,还要行一万里路。在这方面,党报凭借自身优势强化了现场调研和采访的环节,也就是说,凭借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可以看到东起连云港,西至霍尔果斯,再延至中亚、西欧的这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恢宏走向;通过记者的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强化了空间置换和空间引力对人的深刻影响?真人和真实空间完全超越了虚拟符号和虚拟空间给人的震撼;通过现场的采访,强化了记者的使命和责任,也强化了报纸对现场新闻的持久关注。(www.xing528.com)

(3)构建“对话场”。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话”成为新的课题和内容。记者通过文本展开时空对话,让历史中的元素展开古今对话,让不同空间元素展开跨域对话。还不止这些,记者与新丝路沿线的人们展开的对话、记者与相关部门执政者的对话、记者与专家的对话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对话空间,从而推动了对话的机制和对话文化的发展。

从2014年9月至今,新疆本土主流媒体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闻报道又走上了新的高度,带来了新的收获。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构想转为现实的每一阶段都有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聚焦,它的发展也伴随了新疆本土媒体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