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建设面临挑战和问题

西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建设面临挑战和问题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各地相继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和空中丝绸之路航线,西安成为被“绕过去”的城市,尽管西安及时开通了“长安号”国际班列,仍面临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问题,西安担负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素交流平台、合作交流中心、商贸物流枢纽等重大职能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西安作为文化旅游名城,至今仍缺乏针对丝绸之路旅游的亮点品牌,在丝路旅游产品开发、精品线路设计、丝路文化保护与利用上,仍有待深入发掘。

西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建设面临挑战和问题

(一)面临的挑战

西安虽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科教等优势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文化身份,并在丝路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然而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素集聚、要素交流、要素高端配置中的话语权依然较弱,并未真正形成服务大西北、引领大西北的战略态势,西安和丝路沿线省市仍处于一种平等竞争博弈的格局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1.挑战一:历史格局之变

西安曾在丝绸之路商贸文化交流中具有特别的垄断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变迁和现代交通格局的变化,西安与其他丝路沿线城市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随着各地相继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和空中丝绸之路航线,西安成为被“绕过去”的城市,尽管西安及时开通了“长安号”国际班列,仍面临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问题,西安担负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素交流平台、合作交流中心、商贸物流枢纽等重大职能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2.挑战二:同质竞争之强

当前,各省市均出台了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在资源禀赋相似、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相似、社会发展形态接近的条件下,选择了近乎雷同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和资源整合手段,如设立自贸区、开通国际货运班列、举办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从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来判断,极易造成新一轮的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从西安的发展来看,如何脱颖而出,寻求差异化和特色化路径,找准重点领域和突破口,成为重要的战略谋划。

3.挑战三:协调机制之弱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区域间、城市间深层合作协调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国际层面,长期以来陆桥地区的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服务体系、保障机制以及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法律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机制不健全,投资贸易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等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变。国内层面,尚缺乏对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及文化政策的全盘统筹,在贸易便通机制建设、法律法规衔接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就西安市而言,在各类国际、国内已建立的协调机制中,西安尚缺乏充分的话语权,西安与国内沿线城市间的合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西安与中亚国家及城市间的发展合作机制还不完善。(www.xing528.com)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整体实力仍待提升

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平稳增长,但规模和总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部分中西部城市的比较排名中仍较靠后,经济总量落后于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2015上半年,受国内外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西安经济增速也呈现明显的下行态势,GDP增速只有7.6%,比重庆低3.4个百分点。工业短板仍然存在,工业投资不足,项目支撑不够,产业集群效应有待加强,高端管理与产业科技人才不足,壮大工业经济、实现转型跨越的任务艰巨。

2.向西开放的产业准备不足

由于缺乏明晰而一贯的向西开放开发的战略思维和发展规划,西安的产业分工结构主要是面向东部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推进的产业外向度不足。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类似,在资源性产业领域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有突出的竞争性,中亚地区需要的轻工业产品也并非西安的产品优势,正在谋划中的食品工业也面临产品检验方面的双向合作和政策协商问题。此外,以中亚地区为代表的境外段市场需求、预期规模、进入风险、受众人群、法律规则等基础数据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遇到诸多障碍,难以全面满足当前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要求。

3.文化交流有待继续深入

中亚地区在语言、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留下的前苏联痕迹明显,对中国文化进入仍持谨慎态度,“民心相通”仅限于在本地区建立丝路文化旅游园区、互派留学生等,而有组织的大型官方交流,特别是针对旅游业、动漫、出版、影视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合作及运营的模式不具体、不深入。西安作为文化旅游名城,至今仍缺乏针对丝绸之路旅游的亮点品牌,在丝路旅游产品开发、精品线路设计、丝路文化保护与利用上,仍有待深入发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