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路径

探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路径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部分学者均认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如戴相龙[81]认为,尽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但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经历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关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路径,通常来说分三步:短期内维持美元主导地位只进行部分改良;中期内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长期内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

探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路径

大部分学者均认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如戴相龙(2009)[81]认为,尽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但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仍未改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经历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樊琦和张丽(2012)[82]认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在演进中的不稳定性和国际金融机构尤其是IMF调节功能的失调,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各国的权力和利益之争又决定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立即大幅调整,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路径,通常来说分三步:短期内维持美元主导地位只进行部分改良;中期内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推动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长期内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如葛华勇,2009[51];王松奇,2009[83]等)。李若谷(2009)[66]则将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约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货币发行,防止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再次运用货币政策而可能为下一个经济泡沫的爆发埋下隐患,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应超过3~5年;第二阶段的目标是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巴曙松和杨现领(2009)[84]国际储备货币的视角,指出未来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最有可能的演变路径是:首先出现几个大国主权货币,每个大国主权货币周围会有几个小国货币与之挂钩;然后形成几个大国主权货币带领小国货币构成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最后在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基础上,再形成世界货币甚至是超主权货币。张礼卿(2011)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应着眼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短期内,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更具现实性但不稳定,因而需要加强政策协调,G20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看,应建立全球储备货币,SDR 是一个选择,但能否实现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而超主权货币即使不能完全取代美元,对于克服当前的货币体系缺陷也很有意义。[11](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