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移民助力脱贫致富加速

生态移民助力脱贫致富加速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盐池县着力打好移民易地搬迁致富和就地扶贫开发两场“硬仗”,进一步完善十六堡、北塘生态移民新村后续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和社会管理等工作,高标准完成了隰宁堡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积极扶持鼓励4.5万名困难群众大力发展雨养农业、特色养殖、劳务输出等产业,就地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盐池县确定生态移民安置点10个,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9户1602人。

生态移民助力脱贫致富加速

盐池的冬天,朔风阵阵。在盐池县花马池镇盈德村村民雷刚家中,1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却暖意融融。火炉上炖着羊肉茶几上摆着水果瓜子,女主人在阳光充足的室内阳台上晾晒衣服,雷刚正在铺设平整的院子里擦汽车

“俺们是2002年从固原移民到盈德村的,刚来的时候,吃饭都是问题。这些年,俺靠着种黄花、打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房子盖了新的,汽车也买了,娃上学都不成问题。俺相信,未来的日子,肯定会更好。”雷刚自信满满地说。

盐池县建成最美的塞上新农村——长城新村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被称为“生态移民工程”,花马池镇南苑新村是盐池县于2008年开始建设的县内生态移民新村,先后搬迁安置县内八个乡镇移民群众886户2479人。政府为每户补贴1.2万元建起三间砖瓦房,户均分到一栋温棚、一座养殖暖棚和一亩经果林。

2012年11月,盐池县惠安堡镇麦草掌村生态移民搬迁

盐池县的移民搬迁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86年起,盐池县开始组织对一些生产生活条件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群众进行吊庄搬迁,先后由苏步井、冯记沟、后洼三个乡向灵武狼皮子梁和青铜峡甘城子吊庄搬迁434户2049人。1992年,盐环定扬黄工程盐池灌区开工兴建,盐池县拉开了县内移民的序幕。(www.xing528.com)

1992年至2010年,盐池县通过县内生态移民,先后开发水浇地20.3万亩,搬迁安置移民1.01万户4.2万人。特别是2002年,盐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429元增加到2010年的3670元,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6.1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3万人。

盐池县麻黄山乡扶贫易地搬迁点何新庄村

2011年,盐池县十六堡生态移民新村启动建设,整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等项目,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富有特色的新型生态移民新村。2012年,盐池县着力打好移民易地搬迁致富和就地扶贫开发两场“硬仗”,进一步完善十六堡、北塘生态移民新村后续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和社会管理等工作,高标准完成了隰宁堡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积极扶持鼓励4.5万名困难群众大力发展雨养农业、特色养殖、劳务输出等产业,就地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

“十三五”期间,盐池县确定生态移民安置点10个,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9户1602人。按照“实施一个搬迁新村,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奔小康”的要求,盐池县对移民新村布局、民居设计、村容村貌和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因地制宜确定移民主导产业。鼓励移民发展以滩羊为主,中药材、黄花、牧草、小杂粮为辅,乡镇多种经营为补充的“1+4+X”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青山乡旺四滩村“龙头企业+农户”、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支部+产业+金融”等产业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依托惠安堡镇萌城、高沙窝镇区、大水坑镇区企业多,务工需求大的优势,形成了以劳务为主的脱贫致富模式。与中民投合作,对724户建档立卡搬迁户实施光伏扶贫,每户每年发电收益稳定在3000元至5000元,可持续受益25年。依靠各类培训项目对移民进行种养殖技术、驾驶、厨师、家政、电焊等技能创业培训,增强移民脱贫能力,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