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店安全管理中的旅游社会学理论应用

酒店安全管理中的旅游社会学理论应用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和心理需求方面,探讨消费者在酒店消费过程中的安全认知、安全行为及防范措施。社会心理学的介入,能够解释消费者潜藏在酒店消费行为背后对酒店安全的理解、动机及目的地选择与决策行为、酒店行为模式及影响。犯罪由此成为旅游地酒店安全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这里暂称为“旅游社会”。

酒店安全管理中的旅游社会学理论应用

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和心理需求方面,探讨消费者在酒店消费过程中的安全认知、安全行为及防范措施。

有别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心理学研究消费者的安全需求的本质,关注消费者在普遍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对安全的认知、消费活动中与安全有关的决策以及随后的安全防范等相关问题。例如,2002年印尼巴厘岛恐怖爆炸事件之后,仍然有不少旅游者到巴厘岛旅游。那么,这部分旅游者在认识到巴厘岛存在的危险之后,如何看待巴厘岛的旅游安全?选择巴厘岛作为目的地后又采取了何种防范措施?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介入旅游安全研究的内容之一。社会心理学的介入,能够解释消费者潜藏在酒店消费行为背后对酒店安全的理解、动机及目的地选择与决策行为、酒店行为模式及影响。

社会学中关于犯罪与社会失范的相关理论有助于解释酒店中存在的犯罪现象,并且有助于预防和解决酒店安全中的犯罪问题。

由于旅游的异地性、暂时性及其带来的对旅游地陌生、消费攀高、道德弱化等现象,容易使旅游者成为犯罪的对象甚至是犯罪的主体。犯罪由此成为旅游地酒店安全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社会学中关于犯罪与社会失范的相关理论可以用于解释酒店安全中存在的犯罪现象,解析旅游与犯罪的关系和酒店中犯罪背后的社会动机与社会根源。迪尔凯姆用失范来指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失常、道德败坏等状态。旅游社会学者则认为反常行为(包括犯罪)与旅游客源地在普遍意义上的不正常和无意义的现象是相对应的。

③社会学中的冲突与批判理论有助于解释酒店消费过程中“主客”关系的冲突现象及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

酒店是一个复杂的、有众多行为存在的消费场所,涉及旅游者、当地居民、企业及政府等多个层面。其中,社会学的冲突理论有助于理解酒店中“主客”冲突的形态、程度及安全系数,从而为酒店经营管理者提供借鉴和解决的依据。

④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主义对酒店安全问题的发生与预防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酒店消费者所具有的外在符号容易引起犯罪分子的关注,导致犯罪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外在符号也能吸引酒店管理人员关注的目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酒店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消费者的外在符号对研究消费者的酒店消费行为、安全取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教学实践】

组织学生就各种方法论的情况及其运用进行讨论。

【本章自测】

1.简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概念。(www.xing528.com)

2.简述旅游社会学的概念。

3.简述管理科学理论的3种原理。

4.举例说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5.如何在酒店安全控制与管理中运用管理科学理论?

【注释】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443.

[2]转引自黄国雄,1997。

[3]路易-安托万·德尔诺瓦,《工业化生活环境中劳动与闲暇的历时性研究及其前景》,埃克斯闲暇、旅游与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论文,1982年12月。转引自罗贝尔·朗卡尔(1997:25)。

[4]自离开居住地踏上旅游征程的那一刻起,旅游者便进入了区别于原居住地“世俗世界”的“神圣世界”。从旅游者的角度看,这种“神圣世界”既有别于原居住地社会,又有别于纯粹的旅游地社会,但又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大范畴,仅仅是旅游本质属性导致旅游者心理感受变化而产生的区别。这里暂称为“旅游社会”。

[5]对于旅游社会学理论流派如何概括至今仍在争论之中,目前成形的主要说法有3种,包括Dann和Cohen(1991)的7种流派说、Apostolopoulos(1996)的8种流派说和王宁(1999)的10种流派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