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习得行为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称之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行为”,即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二)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

社会学习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习得行为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称之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行为”,即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特别强调后一个过程,认为它由四个子过程构成: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也称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学习者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受三种强化的影响:直接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由于观察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而提高自己该行为发生的概率。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还详细论述了决定人类行为的因素。概括来说,一类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一类是决定行为的结果因素。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主要有学习的遗传机制、环境因素和自我预期等。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并不是受先行诱因和行为结果简单支配的,是通过认知的中介过程才对行为起作用的,人的认知在各种影响因素和人的行为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在学校生活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大量的观察学习。因此,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首先,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喜欢模仿的特点,为儿童选择适当的榜样,以引起儿童的注意和观察。(www.xing528.com)

其次,确立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在教学中要确立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对这种机能价值的预期可以增强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注意。学生通常会注意对自己很重要、有意义的活动。为此,教师要阐明教学活动和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使学生明确回答的意义。

第三,引导学习者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表征。尤其是在智慧机能和动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适当的言语表征、图形表征或动作表征,以便对观察对象进行编码和储存,为正确模仿作好准备。

第四,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机会,将头脑中有关榜样的表象和符号转化为外显的行为进行模仿练习,或在内心进行演练,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练自己的模仿行为。

第五,给予及时反馈强化以增强行为动机。正确反应的行为结果可成为有效强化物。班杜拉提出有三种强化模式都可以增强行为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