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除不公平的盲区,带来更积极的修养和人际交往

消除不公平的盲区,带来更积极的修养和人际交往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说过,不公平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不明需求,有成见及内心中有情绪账簿。对于修养来说,首要的是积极清除这三个不公盲区,如此则能少受情绪支配,避免树立交往的壁垒。如果有人发出异议,他们认为这对他们极不公平。

消除不公平的盲区,带来更积极的修养和人际交往

前面说过,不公平感的形成,有三个原因:不明需求,有成见及内心中有情绪账簿。对于修养来说,首要的是积极清除这三个不公盲区,如此则能少受情绪支配,避免树立交往的壁垒。

1.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克制的态度。克制,便可以冷静下来,防止好心办坏事。

我的好朋友、复旦作家班的同学张秉毅,现在是鄂尔多斯市文联主席、一级作家。他一直走的是文学道路,没有改行。这么多年都坚守下来了,实属不易。

当初我们一起求学时,他还年轻,情感丰富,热情冲动。文学青年嘛,在人生道路上肯定比普通人多些浪漫和使命。有一次想不通,邀我到复旦南区七号宿舍楼的天台上喝啤酒。他喝着喝着不知不觉间走到楼沿,要跳下去,非常认真。当时只有我在场,我的考虑很简单:他要跳,是他的选择,强行阻止不行,他还不乐意。我要是去拉他,反而是促成他跳楼。所以,我冷冰冰地对他说:“你要跳,是你的事,我不管你。但是你的后事,你的老婆和女儿我可以负责照料。”他听我这么一说,一愣,大叫:“徐彦平,原来你是这么冷血的人。”索性不跳了,我们又开始喝酒。

这事儿,成为我们二三十年友谊中间的一个有趣话题,我总是拿出来“奚落”他。奚落归奚落,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他人不乐意的事、不想要的东西,去勉强他,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而且还会带着情绪。有时候退后一步,表面上是在迁就,却可使事情自行转弯。

2.消除成见的影响

成见,作为隐藏着的视角,指引着我们看待自身是否处于公平状态的方向。在涉及利益分配时,人总是倾向于认同自己的付出对总体成效的重要贡献,不容易看到旁人的作用,因此理所当然要求占有较大的分配份额。如果不遂其愿,发生冲突,一般归咎于他人而较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过去打下江山的人,认为由他们以及子弟们来坐江山是公平的,因为他们曾经出生入死过,付出了血的代价,坐江山是对他们付出的必要回报。如果有人发出异议,他们认为这对他们极不公平。(www.xing528.com)

从提升自身修养的角度来说,应能自觉意识到并努力清除隐蔽的成见的影响,从而以客观的立场来看待利害与得失,这就能回到真正公平的轨道上来。

3.清零

我们内心都有个情绪账簿,当自认遭受不公时,由于各种因素暂时忍住、不便发作,而全登记在“账簿”上。“账簿”涂满之日,便是情绪爆发之时。为什么我们喜欢翻旧账,为什么常说“新账老账一起算”,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把过去的事反复唠叨,皆因为心理累积着怨恨和不满。人之所以不能轻易忘怀过去,是过去欠账太多。

由此,修养所欲修、所欲养的,是随时能清零、归零的心态,以防止情绪的无限累积和弥漫。

佛家讲“无念”。“无念”,是让自己自觉不起念、不动念,不去动那些不好的念头,不去动那些令人烦忧的想法。因为一起念、一动念,便存放于心、淤积于心,“情绪账簿”上又增添了一笔。但凡记上了账,就有要求索赔的时候。

话说回来,心态清零,不是主张精神上的“麻木”、遭遇不公也不去抗争,而是说,对于生命中的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琐事,发生了就发生了,不必耿耿于怀,含怨于心,久久不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