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将将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如何将将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能而君不御”是孙子在《谋攻篇》中提出的有关将帅指挥职能的一个重要命题。然而,如果将帅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听命于远离战场的君主指挥,而君主又不知彼知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良将精兵,也难以克敌制胜,所以孙子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好一个聪明的王翦,他用这一计谋使疑虑重重的秦王放心地让他带兵出征,可见在旧时代真正做到“将能而君不御”是多么困难。

如何将将帅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孙子说:“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能前进却强令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该退却却强令退却,这就叫束缚自己的军队(縻军,军队受束缚);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却干预军队的政令,这样将士们就感到迷惑,无所适从;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重重,那么诸侯国就会乘机兴兵作难,这就是所谓自乱其军,自取败亡。

……所以,将帅贤能而君主不加以牵制的,能够获胜。”

“将能而君不御”是孙子在《谋攻篇》中提出的有关将帅指挥职能的一个重要命题。战场上,将帅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支精锐之师在平庸的将帅指挥下,难以创造奇迹;而一支并非精良之师,在名将统御下,却能屡战屡胜。然而,如果将帅的每一项决策,都必须听命于远离战场的君主指挥,而君主又不知彼知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良将精兵,也难以克敌制胜,所以孙子说:“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派大臣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因为中山国国君的重臣舒恰是乐羊的儿子,所以朝中私议颇多,认为乐羊虽为良将,但不会尽全力为国效忠了。

乐羊兵抵中山国后,根据战情运用围而不打战术,一连数月,按兵不动。这一来,国内弹劾他的奏章像雪片似的飞到魏文侯手中。

魏文侯不为所动,反而派遣专使带着礼品、酒食远道而去慰问乐羊,犒劳他指挥的军队。国内流言日盛,魏文侯却大兴土木,给乐羊建了一座别墅

终于,乐羊按计划攻克中山国,班师回朝。(www.xing528.com)

魏文侯为乐羊举行庆功宴,并赏给乐羊一只密封的铁箱。乐羊回家后把铁箱打开,发现箱子里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满满一箱他在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弹劾他的奏章。乐羊十分庆幸遇到 了魏文侯。如果不是国君对自己充分信任,不要说攻打中山国的任务不能完成,恐怕自己的性命也要赔进去。

历史上类似魏文侯信任乐羊的事例并不多见,乐羊的命运是深受他同时代和后人企羡的。与乐羊同时代的燕将乐毅就是其中的一位。燕昭王时,乐毅率军大破齐国,齐国仅剩莒州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被攻陷。可是到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后,他就受到排挤打击,燕王以骑劫代乐毅为将,导致七十余城得而复失。北宋时,推行“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军事制度,战场上的一切都须由皇帝定夺。因此,北宋的将帅如同木偶带兵,行军作战要严格按照事先预定的作战方案行军,将帅没有丝毫的自决权。自然,北宋的军队是逢战必败。

封建君王一向疑心病重,对握有重兵的将帅,理所当然是很不放心的,那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历史上也确实存在个别握有重兵的将帅逼君王让位的事件,宋太祖“陈桥兵变”即是一例。为了消除君王的疑虑,拥兵出征的将帅也费尽心思,秦将王翦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初,秦王赢政想攻打楚国,派秦将李信、蒙恬率军20万远道伐楚,结果大败而归。不得已秦始皇请出老将王翦。王翦率军60万再度伐楚。

王翦率兵出征时,秦王亲自送到灞上。临别时,王翦请求秦始皇赐给他良田屋宅,始皇说:“将军已出征,何必忧虑财富呢?”王翦答道:“当大王的部将,即使有功也不能封侯,不如趁大王亲近臣时,不失时机请您赐予田地留给子孙啊。”始皇哈哈大笑,满足了他的要求。王翦领兵至前线后,又五度派人回朝廷,要秦王多赐予田地。部将们认为王翦的要求太过分了。王翦说:“大王多疑,如今倾全国兵力,悉数交付我,我不多请示赐予田地房产以消除他的疑心,不是要让他怀疑我拥兵别有所图吗?”

好一个聪明的王翦,他用这一计谋使疑虑重重的秦王放心地让他带兵出征,可见在旧时代真正做到“将能而君不御”是多么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