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危险点分析的重要性及全面性要求

危险点分析的重要性及全面性要求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规》的一些条款,对危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起重作业存在“起重伤害”的危险点,就是对风险的宏观分析。由此可见,危险点分析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能否完备。因此,危险点分析一定要全面,避免疏漏。

危险点分析的重要性及全面性要求

1.归纳分析法

从已知的一些具体的事实中,分析推断出即将开始的作业中也会存在同类危险点的一种方法。这些已知的具体事实,既可以是本单位过去经历过的经验教训,也可以是本单位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的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发生人身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作业、违章驾驶、违章指挥和作业方式不当等,一般占事故总数的80%左右。

可见,违章在危险点中占第一位,在工作中应坚决杜绝违章现象,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2.演绎分析法

从危险点存在的一般规律,分析推断即将开始的作业中存在危险点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干什么活就有什么样的风险,这是客观规律。

例如,从事高空作业就有高空坠落的危险点;从事电气作业就有触电的危险点;从事起重作业就有起重伤害的危险点;夏季作业易引起中暑。但这只是对风险的宏观分析,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会导致高空坠落、触电、起重伤害或者中暑的发生,就要对风险进行微观研究,要深入下去,不能浅尝辄止。

3.调查分析法

通过考察,多方了解情况,分析推断即将开始的作业存在危险点的一种方法。要了解即将开始的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还应进行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分析加工。调查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到作业现场考察,了解那里的作业环境、工作对象,也可以向有过此类作业经验的内行请教,了解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还可以发动作业人员展开讨论,群策群力地分析预控危险点。在调查中,不仅要了解危险点有哪些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和有可能造成的危害,还要了解应该采取哪些预控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分析预控危险点的可靠程度。

4.以《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为指南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是以前人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在预防事故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又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真理,它是分析和控制危险点的行为指南。

(1)《安规》指明了各类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

《安规》中的“不得”、“严禁”、“防止”等条款,实际上就是危险点。例如,《安规》规定:“有裂纹或显著变形的吊钩吊环不得使用”,如果吊钩上有裂纹就应视为危险点;《安规》规定:“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修理工作”,如果在机器没有完全停止以前进行修理工作就应视为危险点。

在作业前,要认真学习《安规》,并以此为指导,分析作业中的危险点。但是,还应注意的是《安规》只是为寻找危险点提供了一般的指导性的依据,不可能把所有的危险点都列举出来,在开展危险点预控活动中,要坚持以《安规》为指导,并从实际出发,从对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2)《安规》指明了危险点的控制措施。

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以及一些标准界限划定等表述,实际上就是控制危险点的基本措施,对同一类作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安规》规定:“在停电线路工作地段装接地线前,要先验电,验明线路确无电压”,在停电线路工作,先验明是否有电,如果有电即停止作业,这样就能防止被实际存在的电流的伤害;《安规》规定:“线路经过验明确无电压后,各工作班(组)应立即在工作地段两端挂接地线”,挂接地线后,当电器设备意外带电时,电流便会经过地线流入大地。因此,挂接地线是防止人身触电的有效措施。

《安规》指明的方法和措施是控制危险点的“法宝”,严格遵守《安规》,就能遏制危险点的生成、扩大和突变。(www.xing528.com)

(3)《安规》指明了发生危险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安规》的一些条款,对危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安规》规定:“制氢室着火时,应立即停止电气设备运行,切断电源,排除系统压力,并用CO2灭火器灭火。由于漏氢而着火时,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并用石棉布密封漏氢处不使氢气逸出,或采取其他方法断绝气源。”

所以,进行危险点分析,应以《安规》为指南,分析作业中的危险点。《安规》中的“不得”、“严禁”、“防止”等条款,就是危险点。《安规》中的有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等条款,就是控制危险点的基本措施。

经验教训一再昭示,危险点的生成、扩大、突变以致造成事故,从主观原因上看,皆是因为有关人员不熟悉或不能严格遵守《安规》所致。因此,加强《安规》的学习,熟练掌握《安规》,对分析和控制危险点是非常重要的。

5.以《危险点分析及控制工作手册》为参照

《危险点分析及控制工作手册》几乎包括了电力企业所有检修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点及其主要的控制措施,有与《安规》相同的内容,也有对《安规》的补充完善,是电力企业开展危险点分析的重要参照依据,可参照它来进行危险点分析,但要注意它不是唯一的依据,要紧密结合本单位现场的实际情况,切忌不顾实际、生搬硬套。

6.结合实际,深入细致

结合实际和针对实际是危险点分析的核心。在开展危险点分析工作中可以参照《危险点分析及控制工作手册》来进行,但切忌不顾实际、生搬硬套、一抄了事,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危险点分析工作。既要宏观分析,又要微观研究,把宏观上存在的风险,从微观上探究衬托出来。

例如,起重作业存在“起重伤害”的危险点,就是对风险的宏观分析。但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会导致起重伤害的发生,就是对风险的微观研究。要对起重作业各个环节中的每个细节,如拴挂钢丝绳方法不当、U形卡磨损等微观细节存在的问题都要分析透彻,这样识别出来的危险点才有针对性,制订出的防范措施才有针对性。

如果仅在宏观上知道有危险性,而对可能引发危险的微观点分布在何处不明确的话,如此的风险分析及制订的防范措施的效能则是极低或无效的。

7.力求全面,避免疏漏

开展危险点分析的目的,是要把作业项目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充分揭示出来,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提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由此可见,危险点分析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能否完备。因此,危险点分析一定要全面,避免疏漏。

例如,某一作业项目既有起重作业,又有高空交叉作业,又有周围其他作业影响。给人的表面直觉是安全风险较大,危险点很多。但这些危险点究竟存在于哪些环节之中,只有联系作业的全过程,把起重作业和高处作业及对该项作业安全有影响的周围其他作业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在分别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才能制订出全面可靠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危险点分析。反之,虽然分析出某些危险点,也制订了防范措施,但其防范成效是有限的,是有疏漏的。

8.及时补充完善

检修作业开工后,如要临时变更工作方式和方法,应重新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否则,不仅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内容文不对题,而且安全预防作用也无从谈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