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交换的五项基本原则与原则性分析

社会交换的五项基本原则与原则性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彼得·迈克尔·布劳以微观个体结构和简单交换过程为出发点,对宏观组织结构和复杂交换过程进行了梳理,将社会交换归之于社会结构的制约与社会规范的引导:社会交换是一种包括未细化的未来的责任关系,当一方给予另一方帮助或恩惠时,给予方就会期望在将来得到回报。对于社会交换,布劳还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理性原则。在社会单位中,某些交换关系越是稳定和均衡,其他交换关系就越可能变得不均衡和不稳定。

社会交换的五项基本原则与原则性分析

彼得·迈克尔·布劳(Peter M.Blau,1988)以微观个体结构和简单交换过程为出发点,对宏观组织结构和复杂交换过程进行了梳理,将社会交换归之于社会结构的制约与社会规范的引导:社会交换是一种包括未细化的未来的责任关系,当一方给予另一方帮助或恩惠时,给予方就会期望在将来得到回报。而将来的回报是建立在一方相信另一方必定会在长期内公平地回报他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社会交换,布劳还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1)理性原则(Rationality Principle)。由于交换是一种以期待回报和换取回报为目的的行动,因此参与交换过程的行动者与精于计算的“理性经济人”模型有类似之处,它们按照“行动=价值×可能性”的公式来进行各项行动。(2)互惠原则(Reciprocity Principle)。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旦发生社会交换,受惠一方就必须承担和履行回报义务;一旦破坏和违反了互惠规范,交换过程也就自行中止,甚至会导致冲突。(3)公正原则(Justice Principle)。它是对既定的交换关系中报酬与代价的比例所作的社会规定,直接制约着人们报酬期待的程度。(4)边际效用原则(Marginal Utility Principle)。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行为得到的报酬越多,则该行动的价值越小,并且他们越不可能从事此活动。(5)不均衡原则(Imbalance Principle)。在社会单位中,某些交换关系越是稳定和均衡,其他交换关系就越可能变得不均衡和不稳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