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下的商品交换方式:商品形式与交换流程

社会主义下的商品交换方式:商品形式与交换流程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主体,仍然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生产者之间产品与劳动交换仍然要采取等价的商品交换形式。社会主义的实践修正了这一观点,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和压抑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而且,社会主义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商品交换——市场交换形式。社会主义交换的商品形式,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具有商品性。

社会主义下的商品交换方式:商品形式与交换流程

交换关系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因为生产的社会性,乃是人类生产固有的特征,而这一社会性表现为生产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互相依赖,这种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密切协作,必然要表现为它们之间进行的活动交换。因而,这种经济学上广义的交换,乃是任何社会生产形态的必要内容。在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中,交换活动采取直接的活动交换、产品交换、商品交换等形式。而商品交换又有萌芽性的偶然的商品交换,存在于经济局部领域的不发达的商品交换,通行于统一的国民经济大市场发达的商品交换等形式。

交换既是生产社会性的产物和表现,因而随着生产社会性的发展,交换活动也越加频繁,交换形式也就越加发展,交换关系也就越加从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获得独立的运行形式,并更加积极地对生产发生作用。可见,交换是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要把握某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具体的特征,人们就必须弄清社会的交换的性质。交换关系直接地决定于所有制。在拥有独立的、排他的主体利益的所有制形态下,交换表现为等价的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把商品交换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交换的市场形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主体,仍然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生产者之间产品与劳动交换仍然要采取等价的商品交换形式。

交换的等价性,赋予社会主义生产物以商品性,生产的商品性,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大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商品交换将要消亡,由此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存在商品的产品经济。社会主义的实践修正了这一观点,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和压抑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而且,社会主义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商品交换——市场交换形式。这种包罗消费资料和十分广泛的生产资料于其中的商品交换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备的商品交换方式及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起着有效的引导作用,成为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工具。(www.xing528.com)

社会主义交换的商品形式,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具有商品性。这种生产物表现为商品,实行商品交换,从而人们的经济活动要从属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经济,仍然是一种商品经济。不过,它是立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从属于计划经济的基本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新型的、特殊的商品经济,即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是社会主义的异己物,而是社会主义本身具有的性质。由于商品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因此,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模式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当然,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交换方式和运行方式和社会主义的占有方式与分配方式的要求也会发生矛盾,上述情况,反映了复杂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不同方面的既相矛盾又相统一。上述情况也决定了国家采取适当形式,实现一种使商品交换的机制从属于等量劳动与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社会主义原则,这是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商品交换关系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