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为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利率体制比较有个性,没有实现市场化,是由央行人为规定的。后来央行的管制有所放松,出台了一个上下限政策,即“存款利率的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按照我国现行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和6%计算,这就意味着存款利率最高可达基准利率的1.1倍,即3.3%;而贷款利率最低可达基准利率的0.7倍,即4.2%。

为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大家都知道,金融系统的任务就是配置资金,而资金配置是否合理、是否高效,是通过利率决定的。

打个比方,对于相对靠谱、信誉好的借钱对象,利率可以稍低点儿;反之,对于相对不靠谱、信誉差一些的借钱对象,利率就可以定得稍高点儿。这样,银行不吃亏、借钱的主儿也服气,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就是资金的最优配置。

(2)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现状。众所周知,我国的利率体制比较有个性,没有实现市场化,是由央行人为规定的。后来央行的管制有所放松,出台了一个上下限政策,即“存款利率的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

按照我国现行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和6%计算,这就意味着存款利率最高可达基准利率的1.1倍,即3.3%;而贷款利率最低可达基准利率的0.7倍,即4.2%。这就是我国利率体制的现状。

(3)现行利率体制对经济的影响。在我国现行的利率体制下,很明显大型国企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银行来说,既然把钱借给谁收益都相差不多,那为什么不把钱借给信誉好、风险小的大型国企呢?(www.xing528.com)

这样的利率体制极易造成金融市场中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即“越不缺钱的(大型国企)越有钱,越缺钱的(小微私企)越没钱”。

不过,公平地说,现行利率体制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长期以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道理很简单,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不发达状态的时候,市场的力量往往是极其微小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通过一些明显的倾斜政策,大力扶持超大规模的国企和大型企业,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打好经济发展的基础,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也就是说,在经济所必须经历的所谓粗放型发展阶段,倾斜的财政金融政策是绝对有效的。不止中国在这样做,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亚洲的日本和四小龙在经济起飞阶段都曾经这样做过。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粗放型发展方式就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发展的任务将逐步由市场来承担。这时,很显然利率体制僵化带来的资源错配现象就会极大地制约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予以根本性的改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