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利率市场化状况研究

国内利率市场化状况研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利率市场化进行文献回顾时,国内学者多认为利率市场化研究源于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从可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多开始于国家经济转型、放松贷款利率、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探索实践,因此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刘义圣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机构依据自身情况、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来确定利率水平[13]。王国松指出了利率市场化受财政、银行风险、投资与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影响[31]。

国内利率市场化状况研究

利率市场化进行文献回顾时,国内学者多认为利率市场化研究源于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从可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多开始于国家经济转型、放松贷款利率、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探索实践,因此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1.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内涵与意义

景学成(1999)认为,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市场资金供求实际上是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的,而管制情况下的利率是由政府或者央行等借贷之外的第三方机构确定的[12]。刘义圣(2002)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机构依据自身情况、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来确定利率水平[13]。为改变实际利率形成的“非市场化”所带来的弊端,我国政府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确立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利率体制改革的重点,着眼于建立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基准利率,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主导、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自我调节并重的利率管理体系。

孙云峰(2003)认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是利率市场化[14]。易纲(2009)、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成员(2011)等详细总结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与进程,概括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阶段性目标设定为实现“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15] [16]。我国在1993年确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可大致概括为:以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的稳步放开为先导,稳步推动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再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有序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刘轶(2003)则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指一国政府放松对所在国利率以及各类金融机构所收取的各种利率的管制[17]。许崇正(2001)则认为,利率是金融资本和信贷资源自发配置的结果,利率市场化是长久趋势与客观性规律[18]

(2)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次序问题(www.xing528.com)

国内学者在有效梳理并合理借鉴国外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归纳并厘清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客观约束条件和现实实现路径(李扬,2003;王国松,2001;赵英军,1999等)[19] [20] [21]。戴根有(2003)认为利率市场化应以货币市场的高效培育为出发点,需要重点提升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内部控制能力和利率敏感度[22]。钱小安(2003)认为利率市场化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经营状况和加强金融监管[23]。胡新智和袁江(2011)通过总结各国利率市场化经验,包括比较“渐进式”和“激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模式,认为渐进式的改革方能避免我国改革过程中经济的巨大波动[24]。江春和刘春华(2006)研究了中欧、东欧以及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认为简单选择改革方式是激进还是渐进是不合理的,应该以本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依据,求稳定、效率、发展之间的平衡[25]

(3)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效应和风险

张孝岩和梁琪(2010)利用农村经济数据验证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性,但发现在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现象依旧明显[26]。陈涛(2002)从中央银行的角度出发,认为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传递和有效性,但也会存在或带来一系列改革风险[27]。利率管制放开后,可能存在非市场因素、市场失灵或外部力量冲击等因素导致利率剧烈波动,造成金融秩序混乱和市场动荡。赵波和胡智(2004)则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多方参与主体视角对各自利率市场化的效应和风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判,认为利率市场化造成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加剧,竞争加剧,以此促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同时放开利率管制,企业经营业绩短期内会出现下滑,但中长期来看是会得到提升的[28]。徐忠和程恩江(2004)认为农村信贷市场价格扭曲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对利率的管制[29]。黄金老(2001)研究发现,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表征的金融体制改革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的脆弱性,容易引致金融危机的发生[30]。王国松(2001)指出了利率市场化受财政、银行风险、投资与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影响[31]。利率市场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2002a)也得出类似的观点,同时对因为金融市场不完善而引发的风险控制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32]。邵伏军(2004)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引致的宏观、微观等各层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将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国民经济可能受到的冲击与波动问题作为重点予以警示[33]。顾宁和黄丽萍(2007)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引致的各类风险,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创新融资工具、推动银行改革、提升管控能力等合理化的政策建议[34]

2.利率市场化与银行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央行逐步放松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政策管制,商业银行时常会出现存款利率升高,贷款利率下降,进而利差收窄的现象(盛松成和童士清,2007;肖欣荣和伍永刚,2011)[35] [36],而利差收窄无疑会使得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生深刻改变。樊胜(2007)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投融资行为的影响[37]。戴根有(2003)以中外金融制度演变为切入点对世界金融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和业务流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来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38]。牛晓健和裘翔(2013)通过我国上市银行数据认为处于利率水平较低时期的政策环境会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风险应对的能力[39]。陆静等(2014)则基于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自然实验,分析商业银行会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盈利模式多元化等方式促进自身经营利润的增加[40]。左峥等(2014)通过重点研究以存贷利率管制放松为主要特征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的现实影响,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明显加大,存贷利差的降低使得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明显减少;商业银行为了平抑营收波动,促进收益平稳较快增长,会大力进行信贷产品创新,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多元化配置资产的方式来拓宽利润来源[41]

应千凡等(2012)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放贷获得超额信贷风险补偿,而此类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新利润增长点;同时,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放松,有利于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资质优良企业获得更多的低成本信贷资源,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商业银行对大客户资源抢夺的竞争程度[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