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要求

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要求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分配顺序和分配比例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此外,企业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求债权人同意才能执行。

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要求

利润分配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对税后净利润分配程序和方式。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分配顺序和分配比例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国家有关利润分配的法律和法规主要有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企业在利润分配中必须切实遵守。利润分配在企业内部属于重大事项,企业章程必须在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本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方法、决策程序等内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利润分配必须按企业章程执行。

(二)资本保全原则

资本又称股本,是公司成立时章程规定的,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财产总额。资本保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原则,企业在利润分配时不能侵蚀资本。利润分配仅限于经营过程中资本增值分配,不是对资本金返还。按照资本保全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否则,不准进行利润分配。(www.xing528.com)

(三)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原则

按照风险承担顺序及其合同契约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免产生财务危机,危机企业生存。此外,企业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求债权人同意才能执行。

(四)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收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各方面的切身利益,这条原则要求企业在分配利润的时候要坚持全局观念,兼顾国家、所有者和企业及职工等各方面的利益。利润分配机制应发挥利益激励与约束功能以及对生产的调节功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除依法纳税以外,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者、企业所有者,依法享有收益分配权。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也参与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承担了企业部分风险,在企业利润分配中应合理体现其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