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范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法规与要求

规范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法规与要求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狭义的利润分配则仅仅是指对公司净利润的分配。为了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相关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公司利润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要比例,公司应当认真执行,不得违反。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这是为了满足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控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水平,以及调整各年度利润分配的波动。

规范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法规与要求

利润管理是对公司利润分配的主要活动及其形成的财务关系的组织与调节,是公司将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经营成果合理地在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有效分配的过程。广义的利润分配是指对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对公司收入的分配;第二层次是对公司净利润的分配。狭义的利润分配则仅仅是指对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本章节介绍的分配是第二层次的分配。

(1)利润分配应当遵循的原则

①依法分配原则

公司的利润分配必须依法进行。为了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相关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公司利润分配的基本要求、一般程序和重要比例,公司应当认真执行,不得违反。

②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公司的利润分配必须坚持积累与分配并重的原则。公司通过经营活动赚取利润,既要保证公司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又要不断积累公司扩大再生产的财力基础。恰当处理分配与积累之间的关系,留存一部分净利润以供未来分配之需,能够增强公司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③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公司的利润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公司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公司的利润分配涉及国家、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其矛盾,对公司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与利润对等原则

公司进行利润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受益”、利润大小与投资比例相对等的原则。这是正确处理投资者利益关系的关键。公司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应本着平等一致的原则,按照投资者投资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不允许任何一方随意多分多占,以从根本上实现利润分配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2)利润管理的内容(www.xing528.com)

利润分配是利润分配第二层次的内容,也是狭义的利润分配。利润是收入弥补成本费用后的余额。由于成本费用包括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不同,利润所包含的内容与形式也有一定的区别。若成本费用不包括利息和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息税前利润;若成本费用包括利息而不包括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利润总额;若成本费用包括了利息和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净利润。

值得说明的是,本项目所指利润分配是指对净利润的分配。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净利润的分配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公司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公司年度亏损可以用以下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之内用税前利润连续弥补,连续五年未弥补的亏损则用税后利润弥补。其中,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可以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也可以用盈余公积金转入。

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当年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后,根据公司的需要,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但公司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公司内部积累,以利于公司扩大再生产。

③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这是为了满足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控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水平,以及调整各年度利润分配的波动。

④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可以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