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持续性:研究述评

探讨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持续性:研究述评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研究过程方面,已有研究集中对影响用户初始知识贡献意愿的因素以及对用户知识贡献动机的研究,对知识贡献行为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再研究。

探讨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持续性: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通过对持续知识贡献、IS/IT用户持续行为、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三方面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尽管在知识贡献和用户持续行为方面有很多相关的文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①研究理论方面,已有研究集中以期望确认理论及其扩展理论的单一使用对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进行分析,而众包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受到社会、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的理论或视角无法全面系统地解释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需要多种理论的扩展和整合。

②研究过程方面,已有研究集中对影响用户初始知识贡献意愿的因素以及对用户知识贡献动机的研究,对知识贡献行为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知识贡献行为结果进行细分,如知识创造、转移等,这些因素对众包平台用户知识管理来说至关重要,其价值具有长期效应,能够潜在的影响用户持续知识贡献。(www.xing528.com)

③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多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横截面数据,即静态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没有从时间维度上区分初始参与到持续参与用户习惯、心理、认知过程的变化,无法体现用户的知识贡献过程和过程中行为的变化。尤其对于众包用户知识贡献的行为来说,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用户的心理、动机、习惯、情境都会发生变化,静态的数据无法客观地解释用户持续行为过程的变化。

④研究模型因变量方面,已有研究集中在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意愿,而并没有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进行研究,以用户持续意愿来代替持续贡献行为的分析方式难免存在偏差;Sheppard等人(1988)[82]研究发现,意愿与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58;随后Davis(2003)[83]对IS用户的使用意愿与实际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仅为0.35,在平均值以下。因此,需要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再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