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障机制的协调共生:关键在于合作

保障机制的协调共生:关键在于合作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河古镇的特色内涵在于沿线丰富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2]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中国名城》2018年第7期。[3]刘士林:《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名城》2015年第1期。[7]杨冬权:《关于全线恢复京杭大运河的提案》,《中国档案》2017年第3期。

保障机制的协调共生:关键在于合作

运河古镇的特色内涵在于沿线丰富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在运河古镇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平衡古镇发展与运河遗产保护的关系,遵循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运河遗产廊道整体性保护的原则,在保留原有运河历史形态与格局的基础上,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促进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化,并依托运河古镇的转型发展为运河遗产保护提供重要保障。

[1]刘士林:《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名城》2015年第1期。

[2]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中国名城》2018年第7期。

[3]刘士林:《中国大运河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名城》2015年第1期。

[4]王毅:《中外运河突出普遍价值对比分析研究》,《中国文化遗产》2014年第3期。

[5]俞孔坚、李迪华、李伟:《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2期。

[6]彭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长安大学,2006年。(www.xing528.com)

[7]杨冬权:《关于全线恢复京杭大运河的提案》,《中国档案》2017年第3期。

[8]赵丽霞、高月娥:《关于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历程及启示》,《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第3期。

[9]李作敏、樊东方、杨雪英、王先进:《关于中国交通运输现代化路线图的思考》,《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年第12期。

[10]苏国萃:《谈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中国海事》2012年第8期。

[11]李标:《中国集约型城镇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