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现有国际陆港选址模型

分析现有国际陆港选址模型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该模型还假设货物供应地和需求地事先确定,这与国际陆港的选址实际不符。因此,连续性选址模型不太适合国际陆港的选址研究。实际上,如果充分考虑到国际陆港的辐射范围这个限定条件,离散型选址模型对于国际陆港的选址还是比较合适的。本书从成本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辐射面积的国际陆港选址模型。

分析现有国际陆港选址模型

近年来,随着选址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选址的方法,部分学者利用这些选址方法构建了一些选址模型对国际陆港及类似物流设施的选址进行了研究。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方法:连续型选址模型、离散型选址模型及综合因素评价方法。

1.连续型选址模型

连续型选址模型认为,物流中心的地点可以在平面上取任意点,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该方法不限于对特定备选点的选择,灵活性较大,特别是在单个物流中心选址的应用中,已得到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可。但是,由于这个地址可能位于河流、建筑物或其他无法实现的地点,实际上找到最优地点的可能很小。同时,该模型还假设货物供应地和需求地事先确定,这与国际陆港的选址实际不符。在国际陆港的选址过程中,由于不同候选点的辐射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客户的数量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给用连续性选址模型进行国际陆港的选址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连续性选址模型不太适合国际陆港的选址研究。

2.离散型选址模型

离散型选址模型认为,国际陆港的备选地点是有限的几个场所,最合适的地址只能按照预定的目标从有限的可行点中选取。但现有学者对国际陆港(无水港)的选址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空间布局研究,不是具体位置点的确定研究。例如邹宏伟对东北地区内陆港的选址研究,主要是对东北地区适合建设内陆港的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张兆民构建的模糊C-均值聚类选址模型,也是一种聚类分析模型;方琴构建了基于流量法的无水港选址模型,但在该模型中,她认为所有无水港候选点都能将业务辐射到整个省,没有考虑无水港候选点辐射范围的有限性。实际上,如果充分考虑到国际陆港的辐射范围这个限定条件,离散型选址模型对于国际陆港的选址还是比较合适的。(www.xing528.com)

3.综合因素评价方法

综合因素评价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选址对象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选址原则和相关经验确定评价指标,将备选方案按照指标重要性的不同程度进行评价、打分,从而找出最优的选址方案。评分者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综合考虑环境交通经济、城市布局规划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例如,杨睿利用AHP-F 隶属度合成综合评判法进行候选无水港的选址。综合因素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分析问题比较全面,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但是由于主观性比较强,对评分者的知识水平和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且由于定性分析的程度较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国际陆港的建设地点一般要求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沿线等交通便利地带,且不能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同时还要考虑土地的可得性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一个城市适合建设国际陆港的位置是有限的,即国际陆港的候选建设点是离散和有限的。所以相比较而言,离散型选址模型对于国际陆港的选址还是比较合适的。本书从成本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辐射面积的国际陆港选址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