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润减少对工资分配结构变化的影响

利润减少对工资分配结构变化的影响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行统计数据并不能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利润对工资的侵蚀,但是从某些指标可以分析这种侵蚀所引起的分配结构变化。(一)在增加值分割中,工资份额下降而利润份额上升表1反映了1993—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中工资和利润比例变化。(二)人均工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利润增长幅度图21990—2006年中国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利润和折旧年增长率比较图2是1990—2006年中国工业部门人均工资、利润和折旧年增长速度的比较。

利润减少对工资分配结构变化的影响

现行统计数据并不能直接而全面地反映利润对工资的侵蚀,但是从某些指标可以分析这种侵蚀所引起的分配结构变化。

(一)在增加值分割中,工资份额下降而利润份额上升

表1反映了1993—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中工资和利润比例变化。其中工资比例在1993—1995年从17.37%上升为22.49%,上升5.12个百分点;1995—2006年从22.49%下降为8.63%,下降13.86个百分点。13年间,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占增加值的比例有波动,但是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93年的30.55%和12.48%上升到2006年的37.29%和21.42%,各上升6.74和8.94个百分点。虽然这种分配结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润侵蚀工资的结果。图1反映了1993—2006年工业增加值分割为工资、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的比例变化:工资比例下降和利润比例上升趋势同样明显。

表1 1993—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分割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508页;《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图1 1993—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中工资和利润比例变化

增加值除了分割为工资和利税之外,还有固定资产折旧,这部分收入也属于企业所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企业提高折旧率,以加快固定资产更新。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这些法规政策诱使企业将很大部分利润计为折旧,因此折旧增加至少有一部分是利润增加的表现。根据表1的数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左右,即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左右被用于固定资产更新。1998—2006年的8年内,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原价和净值分别增加1.6、1.4倍,所有者权益增加2.1倍。这样高的积累速度没有高利润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基于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高利润和高积累无疑是好事,但以侵蚀工资为代价来增加利润和积累则是不合理现象。

(二)人均工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利润增长幅度(www.xing528.com)

图2 1990—2006年中国工业部门职工平均工资、利润和折旧年增长率比较

图2是1990—2006年中国工业部门人均工资、利润和折旧年增长速度的比较。按当年价格计算,15年间人均工资增长了7.76倍,利润总额增长了33.84倍,利润和折旧之和增长了24.21倍。其中人均工资年平均增长14.47%,利润年平均增长24.85%,相差10.38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工资和利润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14%和19.52%,差距仍为10.38个百分点。[20]这是非常大的差距。在建筑业等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

工业部门的人均工资年均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比似乎并不低,但是把它同改革中收费项目的增加和生活总开支的增长联系起来考察,就会看出这样的工资增长率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前所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劳动者就业、分配、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过去城镇企业职工享受的一些实物工资和福利待遇被取消,现在必须从货币工资中支付。由于实行这些改革,相关产业甩掉了包袱,增加了盈利;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通过提高收费标准得以增加收入;房地产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改革无疑是必要的,但也增加了职工生活开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大量实物工资和补贴来维持低货币工资,以此为起点取消各种实物工资和补贴,保持上述货币工资增长率,实际上伴随着普通职工收入的相对萎缩,一部分低工资职工、下岗和退休人员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所减少。

3.物质生产部门人均工资明显低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且差距逐年扩大

见表2,1993—2006年,制造业各年平均工资都低于全国平均工资,13年间下降了13.7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业各年平均工资也低于全国平均工资,但比例有起伏;建筑业的平均工资在1993—1997年间高于全国平均工资,1998年以后低于全国平均工资;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科技和党政机关等部门各年平均工资都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教育部门除少数年份之外,多数年份平均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这种分配结果可以从不同部门人力素质特别是教育程度高低得到部分解释,但是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更大,他们的工资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工资,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利润侵蚀工资。这种侵蚀造成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收入明显偏低,使得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下降,拉大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对扩大消费需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表2 1993—2006年中国部分行业平均工资占全国平均工资的比例 单位:%

说明:表中批发零售业包括餐饮住宿业,资料来源同表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