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消费过程与知识再生

信息消费过程与知识再生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消费过程始于信息需求。Goger.R.Flynn认为知识的缺乏导致行为障碍产生信息需求。信息处理是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吸收和消化过程,是智能系统对信息的认知和加工,即通过人脑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作为创造客观知识的活动,信息再生是信息消费过程的终结,也是信息消费者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信息再生必须以消费者信息处理后发生变化的主观知识结构为基础。

信息消费过程与知识再生

(1)信息需求。信息消费过程始于信息需求。关于信息需求的产生,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需求满足论。主张信息需求是在满足人的总体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所从事的活动中产生的。第二,认知过程论。主张信息需求产生于个人的知识过程。如Dervin认为信息需求产生于个人知识的不连续性和知识差,Bellkin认为个人知识状态的异常产生信息需求,Kuhlthan则主张认知的不确定性原则。第三,行为障碍论。Goger.R.Flynn认为知识的缺乏导致行为障碍产生信息需求。

(2)信息占有。信息占有是指通过获取信息物质载体而获取最终信息精神内容的消费环节。信息占有行为是一种客观需求,但是由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主观性和认识性,因此信息占有的发生不是直接来源于信息需求量,而是外在于认识和表达状态的信息需求。这种需求状态划分为客观状态、认识状态和表达状态三个层次。在信息占有行为动态形成过程中,信息占有越多,信息需求越明确;信息需求越明确,信息占有越多。由于这一本质认识和表达在信息占有行为中不断改变,所以它的最终确定意味着占有行为的中止。

(3)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对信息内容的理解、吸收和消化过程,是智能系统对信息的认知和加工,即通过人脑的认知和思维过程。通过文化层、心理层、生理层和物理层四个层次,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甄别。(www.xing528.com)

(4)信息再生。作为创造客观知识的活动,信息再生是信息消费过程的终结,也是信息消费者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从根本上看,信息再生是在信息消费者主观的知识结构中进行的。主观知识结构决定人的信息认知加工能力,影响信息处理量而又直接决定信息再生量,信息再生量所代表的创造性知识是主观知识还是客观知识,取决于信息消费者发表成果的动机和行为。相对于消费者个体而言,信息再生量即使处于客观知识状态,它也仍然是消费者主观知识结构中的一个部分,即知识创造者主观知识集合中的子集。信息再生必须以消费者信息处理后发生变化的主观知识结构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