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化同步探索初步:研究进展

四化同步探索初步:研究进展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献的时序分析来看,“四化同步”是在一化、两化、三化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从研究对象来看,尚未发现现有文献对中国国家层面的“四化同步”水平进行测度的文献;从指标构建来看,现有文献大多数指标比较简化,从而易导致信息丢失。另外,尚未发现现有文献对“四化同步”的动态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本章正是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从而深化“四化同步”的理论研究,同时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化同步探索初步:研究进展

文献的时序分析来看,“四化同步”是在一化、两化、三化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关于一化分析方面,张克俊构建了新型工业化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杨京英等利用信息化发展指数进行中外对比研究;孙国华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城镇化水平及其相关测量指标进行了分析;辛岭等构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关于两化分析方面的,有的是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研究⑤⑥,有的是对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研究,还有的是对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随着两化分析的深入,许多学者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或者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三者的互动关系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对于上述“一化”“两化”或者“三化”研究,“四化同步”作为十八大后提出的新战略,文献研究较少。冯献、崔凯在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剖析了“四化同步”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在实证研究方面,袁晓玲通过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两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分析,总结提炼出了“新四化”互动关系理论模型,并运用熵值法和格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新四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徐维祥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熊巍运用距离同步度模型,对湖北省2001—2011年“四化同步”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系统模型GM(1,N)对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www.xing528.com)

从研究对象来看,尚未发现现有文献对中国国家层面的“四化同步”水平进行测度的文献;从指标构建来看,现有文献大多数指标比较简化,从而易导致信息丢失。另外,尚未发现现有文献对“四化同步”的动态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本章正是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从而深化“四化同步”的理论研究,同时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