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场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现场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现异常,会有两类原因,一是员工对原有规范的“维持”不到位、不彻底或偏离,另一种可能性是原有规范不适应现场要求,原有规范不完善。管理的最主要任务是维持现有规范。一旦做到规范确定、流程完全受控,管理者就要计划今后的挑战:改进和提高现行规范,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人人遵守保持清洁的规范。人机系统精细管理要在员工的现场改善活动中,不断地规范着员工的行为。

现场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成功的管理,就是维持和改进规范的过程。

员工每天的常规工作,不是做正确,就是出现异常。做对了,一切正常,说明员工维持原有规范是有效的。出现异常,会有两类原因,一是员工对原有规范的“维持”不到位、不彻底或偏离,另一种可能性是原有规范不适应现场要求,原有规范不完善。如果是后者,就要求我们去改善“规范”,提高规范的“水准”。

一些管理者常对“规范”产生疑义,认为这样会使工人失去自由度,是一种束缚,不利于员工创造性的发挥。他们最大的误解是把“规范”对“过程”的控制,认为是对“人”的控制。就像开汽车,驾驶员一定要遵守开车的规则,这包括如何换档,如何操纵转向盘以及对交通红绿灯信号的遵守,但这并不妨碍驾驶员开车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种“自由”。更何况员工通过实践,不断改善运行中的规范,这正是发挥他们创造性的空间。

规范的主要特征是:

1)代表最优、最容易、最省力及最安全的工作方法。

规范,是集合员工工作多年的智慧和技巧的结晶,是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出来并以文件形式确认下来的。改善,往往是一种新的优化

2)提供了继承某种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佳方法。

规范,往往是某一个或一些员工所创造最佳方法的总结,把这些知识拿给大家分享,把它标准化、制度化避免因人而异,或因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3)提供了衡量和评估员工绩效的方法。

对员工绩效的评估,一是依赖于员工“规范”执行的优劣,二是依赖员工改善“规范”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多少。

4)是维持与改善的基础。

遵守“规范”即为“维持”,提升“规范”水准,即为“改善”。反过来,如果没有原来的规范,我们就无从知道是否在改善。管理的最主要任务是维持现有规范。一旦做到规范确定、流程完全受控,管理者就要计划今后的挑战:改进和提高现行规范,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www.xing528.com)

一位第一次自己折叠降落伞的花样跳伞运动员,按照教练教给的方式,反复折叠了不知多少次,在跳伞的头一天晚上仍然不能入睡,因为他生怕自己出现任何差错。教练教给的方法就是规范,这是由成千上万的跳伞家,加上无数血的教训而获得的最佳方式。而这种方式的最后形成,可能正是因为一次次不能正常张开降落伞的事故,使原来“规范”不断完善的结果。

5)是培训的基础和目标。

规范,可以理解为如何工作的一组视觉信号的集合,因此应以简单、能理解的形态来沟通和表达。一般情况,规范是以书面文件的形态来表现,中间附有图形、照片更有助于理解。一旦建立了规范,就要尽力用简洁明快的图形、图表、视板加以显示、说明,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反复训练,使其能按规范要求去做,养成习惯,成为潜意识的行为。

6)是提示员工,检查、监督的可视信息。

工作现场规范,经常被展示出来,以表现操作人员工作的主要步骤和作业点。这些展示的内容既可以提示员工、纠正员工行为,又有助于督查人员检查工作是否正常进行。

规范意味着每次工作的流程、顺序、手法甚至细微动作都完全一样。这听起来似乎并不重要,实际却十分重要。因为无论是产品加工或是设备维护、维修,这些工作是长年累月的重复着的,必须在细微动作上体现“避免出错”的防护,必须执行一个最佳的动作方案,才能无数次地避免问题的发生。规范下来的工作方法要写成文件,并对执行者反复培训,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UPS快递公司规定的工作准则,细致到离开邮局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甚至连邮包拿在哪个手中都有规定,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飞机的检修,维修人员用手拧螺钉的扳手力矩都有明确规定,而且要求员工反复训练,达到要求。为什么?力量太大,则容易将螺钉损坏(开裂、滑丝);力量太小,则会造成使用中的松动。无论是什么情况发生,都是事关重大、十分危险的。

管理者的任务是要对每一个流程的主要控制点,予以确认、定义及标准化,而且要确认这些控制点经常都能被“规范”着和“遵守”着。我们时常可以看到甲公司的生产现场状况优于乙公司,这些不表示甲公司在流程上的每个方面都优秀,而往往是甲公司能够集中全力确保所有的流程都能依据规定的“规范”去进行,而乙公司也许仅有一两个流程不能做到“规范”,最后导致整个生产系统的混乱。日本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山大川到大街小巷,都干净得没有一块废物垃圾。为什么?人人遵守保持清洁的规范。结果就会节省大量清扫卫生的人员。“规范”绝对是优秀生产体系的保证,是企业运行不可缺少的内容。

规范是对行为的优化,是经验的总结。规范一般高于员工的平均水准,而又是可以达到的。员工经过适当的培训,就可以掌握规范和执行规范。

规范一旦制定,就应要求员工去自觉执行,也就成为企业的纪律,要求员工认真执行,逐渐由制度化到习惯化,再转变成性格化。规范未规定的“维护”,仍然不能去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坏性维护的风险。人机精细管理是依靠“规范”来引导员工自主维修行为的。

人机系统精细管理要在员工的现场改善活动中,不断地规范着员工的行为。除了生产现场的行为,包括设备的润滑、备件管理、维修管理、故障管理、前期管理、资产管理都要寻求一个最佳的模式,把这个模式固化、文件化,也就是使之规范化,从随机走向科学

从规范做起,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团队的品格、气质和形象,结果和成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其因果如图5-10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