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联网产业链四大环节及其影响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四大环节及其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体上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可分为“感”“传”“知”“用”四个环节。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种类、精确度等,以及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和集成程度,对“感”这个环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传感器的广泛分布,也是物联网系统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会导致产业形态发生重大改变。

物联网产业链四大环节及其影响分析

大体上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可分为“感”“传”“知”“用”四个环节。

第一,“感”是处于最前端的环节,与环境的融合程度最深,主要指依托传感器等其他硬件,对数据进行采集和简单处理。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的泛化过程中,智能终端的体积越来越小,如果将后端的数据计算中心比做大脑,那么,未来的传感器可以类比于一个简单的神经元。其中,感知部分,即将环境中存在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号,是后续分析处理的前提。不同性质的物理量,需要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来完成采集工作。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种类、精确度等,以及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和集成程度,对“感”这个环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传感器的广泛分布,也是物联网系统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会导致产业形态发生重大改变。

第二,物联网系统大部分采用前端传感器和后端云服务器的模式,传感器的功能相对单一,计算能力主要集中部署于云服务器上,前端采集的数据信息需要传输到后端的云服务器上,该任务即由“传”环节来完成,传输协议是这个环节的核心。当前主流的协议有WiFi、蓝牙、ZigBee等,也出现了一些特定领域的私有协议。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通信协议也在不断演进,使用某种协议的设备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设备采用该协议,网络效应的不断加强,可能推动形成物联网领域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www.xing528.com)

第三,“知”,即对传感器返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以大致理解为物联网系统的“大脑”。分析的效果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取决于采集到的数据质量,这与传感器的能力和分布情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数据分析所用的算法。这里的数据分析,也是后面我们要讲到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虽然本书中将产业发展的趋势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来讨论,但产业的发展绝对不是割裂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向前并行发展的,比如虽然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机会,但现在已有很多团队在该方面布局,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本书中对发展趋势的划分,更多地从商业角度来考量,在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的领域会有所侧重。回到物联网关于“知”的环节,虽然人工智能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相关的数据分析算法一直处于演进中,当其能低成本地满足部分需求时,即可在物联网领域取得商业化的应用。同时,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泛化,采集到的数据种类更多,数量更大,对数据分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在推进数据分析算法的进步。

第四,“用”是物联网系统最终面向用户的环节,最关键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挖掘。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从商业化角度来讲,其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一方面受到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另一方面,没有找到用户的核心需求也极大地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从当前来看,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需求更为刚性的健康、安全监控等领域,社交方向也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仍面临需求刚性不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