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帮助下属实现目标并提高工作动力?

如何帮助下属实现目标并提高工作动力?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领导者的重大责任之一,就是让员工拥有梦想,并指出他们努力的目标,否则就没有资格当领导。”在他担任松下电器社长期间,他就不断地向员工描述公司发展的目标,不仅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看到了自己未来奋斗的目标,同时也震惊了全世界。一时间,松下电器成了同行们学习的榜样。

如何帮助下属实现目标并提高工作动力?

每一位下属都需要成就感,都希望不断获得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达到了预定目标。有了目标,下属工作的时候才会感觉有奔头,才能产生奋斗的动力,这也是采用目标激励法最大的作用。正如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说的那样:“目标是最大的激励,给下属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宏伟目标,比任何物质激励都来得实在,也比任何精神激励来得坚挺。”

目标作为一种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对人们的积极性起着强烈的诱发、导向和激励作用,并可以调节人们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使人们获取心理上的满足。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要求甲、乙、丙三个10人的小队分别步行20千米到达三个不同的村庄。

甲小队不知道要去的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要走多远的距离,道路的两边更是连一个指示标志都没有,后面的队员只是跟着前面带队的人往前走。结果,仅仅走出去四五里路,队伍里就有人叫苦不迭了,领头的人提醒队员们再坚持坚持,但是又往前走了四五里路,又有几个队员实在坚持不了了,说什么也不往前走了。结果这个小队的人越往后走,情绪越低落,最后到达目的地的人寥寥无几,而且每个人都显得疲惫不堪。

乙小队就比甲小队幸运多了,不过沿途仍是没有任何指示标志。他们已经估计出需要走多久,谁知道在走了一半的路程之后,也有队员开始叫苦不迭,问领队的人还要走多远的路。由于没有指示标志,领队的人也不能告诉这些队员确切的信息,只是凭借经验说可能还有一半的路程。于是,队员们又坚持着朝村庄走去。当走到距离村庄还有五分之一的路程时,又有队员开始闹情绪了,觉得这条路怎么总是走不到头,越走越疲劳,于是就有很多队员放弃了。最终到达村庄的只比甲小队多两个人。

丙小队是最幸运的,他们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还知道要走多远的路,更让人庆幸的是,路边每一公里处都有指示路牌,告诉人们要到达的村庄的距离。队员们一边走,一边留意指示路牌,每走一千米,心里就是一阵小小的快乐,然后再朝着下一个指示路牌走去,所以他们的情绪都很高涨,并且忘记了疲惫。走了15千米路时,才有队员感到有点累,但他们并没有叫苦不迭,更没有队员说放弃,反而大声唱起了歌,相互鼓励、搀扶,继续向前走。最后三里地村庄隐隐若现的时候,队员们已经忘记了疲惫,越走越快,最后所有队员都到达了目的地,并且彼此拉着手欢快地跳起了舞蹈。(www.xing528.com)

通过心理学家的这个实验不难知道:人的行为有没有目的性,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的行为一旦失去了目标的指引,非常容易引起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即使达到了目标,人们也不会产生满足感。而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不断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不断缩小的距离时,人们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获得更大的满足。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下属连自己的工作目标都不明确,就会失去了奋斗的方向,或是失去了目标的指引,那么就不会产生满足感,更容易滋生压力,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相反的,如果下属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心理抗压能力也会增强,目标实现后还能以更高的热情继续投入工作。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连锁反应。因此可以说,目标是对下属最大的激励。

领导要想成功地激励下属,使其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就要善于不断地为下属制定具有诱惑力的目标,让下属永远充满希望,努力实现领导者的理想,促进下属与企业一同进步。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领导者的重大责任之一,就是让员工拥有梦想,并指出他们努力的目标,否则就没有资格当领导。”在他担任松下电器社长期间,他就不断地向员工描述公司发展的目标,不仅让员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看到了自己未来奋斗的目标,同时也震惊了全世界。一时间,松下电器成了同行们学习的榜样。

那么,领导在为下属设立目标时,如何才能设计得合理、科学呢?下面总结了三条原则,望领导设定目标时能够遵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