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解中国未富先老难题:延迟退休不应简单提高门槛

破解中国未富先老难题:延迟退休不应简单提高门槛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更接近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统计特征相应表现出一些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未富先老特征。但是,由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另一个特殊表现,即受教育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劳动参与率递减表现得格外突出。渐进延迟退休年龄的出发点应该是提高实际劳动参与率,而不是为了提高领取养老金的门槛而简单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破解中国未富先老难题:延迟退休不应简单提高门槛

根据联合国预测,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7.5%,不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该比例为10.3%,而发达国家的该比例为25.9%。可见,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更接近于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统计特征相应表现出一些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未富先老特征。其中一个格外明显的特征则是,老年人口具有相对低的劳动参与率,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整体劳动参与率也会降低。

如果分年龄段观察中国劳动参与率,可以看到一个倒“U”字形的变化曲线,即从劳动年龄16岁开始逐年提高,到达最高点后下降。20—24岁年龄组和50—54岁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与平均水平相同,处于两者中间的各年龄组则较高,55岁以后便急剧降低。从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看,劳动参与率在35—39岁达到最高点86.4%之后,便随着年龄提高而下降,分别降低到55—59岁的58.4%、60—65岁的40.5%和66岁及以上的19.4%。

随年龄增加劳动参与率递减这个现象在各国都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但是,由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另一个特殊表现,即受教育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劳动参与率递减表现得格外突出。以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可以看到,大体上在20岁到30多岁的这个年龄段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最高。在随后的年龄段逐渐下降,到了50岁以后,特别是在临近法定退休年龄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则降到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程度。(www.xing528.com)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从改善人力资本入手,提高劳动年龄人口中较大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渐进延迟退休年龄的出发点应该是提高实际劳动参与率,而不是为了提高领取养老金门槛而简单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当前的教育发展是为未来进行人力资本积累,而解决已经面临的人力资本不足的现实制约,需要从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着手,按照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提高整个劳动者群体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