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净初级生产量的地域分布与因素分析

中国净初级生产量的地域分布与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净初级生产量的地域分布不均匀,西南部地区的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的净初级生产量最高,西部其他地区的净初级生产量都普遍偏低。忽略山区对净初级生产值的影响,中国森林区的净初级生产量由北向南呈现出递减趋势,由西向东呈现出递增趋势。青海的东部、四川的西部、西藏的北部、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以及新疆的西部净初级生产量最高,而其他地区的净初级生产量相对较低。

中国净初级生产量的地域分布与因素分析

(一)净初级生产量(NPP)

据估算,中国大陆地区碳的总净初级生产量大约为22.35亿吨,平均值为235.2克(平方厘米/年)(不包括开放水体)。中国净初级生产量的地域分布不均匀,西南部地区的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的净初级生产量最高,西部其他地区的净初级生产量都普遍偏低。曾经有学者通过对青藏高原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其静初级生产量图像,根据图像显示,青藏高原静初级生产量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呈现出递减趋势。森林区碳的净初级生产量最高能够达到 922×106吨,耕地区碳的净初级生产量紧随其后,为 624×106吨,草地区碳的净初级生产量较低,为 357×106吨,而荒地区碳的净初级生产量仅仅只有 26×106吨。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支撑有所不同,且净初级生产量的模式目前尚不明确,因此不同学者的研究对中国净初级生产量的估算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其分布的常规模式还是基本保持一致。

忽略山区对净初级生产值的影响,中国森林区的净初级生产量由北向南呈现出递减趋势,由西向东呈现出递增趋势。西部热带森林区的净初级生产量值最高,针叶林区的净初级生产量值最低。生物密度大的地区与西南和东北成熟林区的碳密度基本一致。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森林多为人工林,因此其净初级生产量相对较低。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我国森林的净初级生产量增加了21%,最高纪录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当时正在施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和禁止伐木计划,这为净初级生产量的增加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青海的东部、四川的西部、西藏的北部、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以及新疆的西部净初级生产量最高,而其他地区的净初级生产量相对较低。土地退化严重减少了该地区的净初级生产量,也因此对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www.xing528.com)

(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据统计,1995—2018年,中国的碳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在 3.2×108~2.5×108吨/年之间不断浮动变化。

在中国,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分布规模相当多变,其最高值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南部以及西南部地区,西北部以及许多沿海地区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处于中等水平,而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则相当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