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地域分布及特征分析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地域分布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大致可分为以诺、圣乍、所地三种主要样式,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男子上衣分外衣、内衣和坎肩三种,外衣是大襟右衽的,而且领子短。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地域分布及特征分析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大致可分为以诺、圣乍、所地三种主要样式,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地域分布及其特征。

1.以诺式

“以诺式”流行于凉山州东、北部的美姑、雷波、峨边、马边、甘洛、昭觉等县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彝族人所讲的是“以诺”方言,俗称“大裤脚地区”。

男子服饰:青年男子从小就喜欢留“天菩萨”,也就是在前额上方留一块二、三寸长的头发,这个地方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象征着男子的尊严,外人是绝对不能触摸的。他们一般会在左耳戴上两、三颗串成一串的蜜蜡珠,胸前还要挂个麝香包。上衣穿无领、紧身、窄袖的大襟衣,衣服上喜欢绣月牙、窗格、火镰、牛眼等精美图案,下装则是富有地域特色的大摆大裤脚(图5-6-2),最宽可达170 cm,走起路来像着裙装。

图5-6-2 大裤脚

女子服饰:未婚女子喜戴头帕(即在头顶用发辫压住形似瓦片的多层青布头帕),婚后则只是增加头帕的层数,她们的头帕非常漂亮,上面都是用手工绣的精美花纹,其中花草图案最多。生育后的女子则将头帕换成荷叶帽,以示区别。

2.圣乍式

“圣乍式”流行于凉山州中西部的喜德、越西、冕宁、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盐边、石棉、泸定、甘洛、昭觉等县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彝族人所讲“圣乍”方言,俗称“中裤脚地区”。

男子服饰:该地区的男子有的喜插“英雄髻”,有的则缠青布头帕。男子上衣分外衣、内衣和坎肩三种,外衣是大襟右衽的,而且领子短。青年男子上衣以紧身、袖窄为美,衣襟、衣摆处会用有色布镶饰,而中年男子的上衣较为宽大,在上面不饰边也不绣花,以素为美(图5-6-3)。(www.xing528.com)

女子服饰:女子头戴挑花头帕,头帕为瓦片形,多为几层,头帕上绣有精美的挑花图案,该头帕相对于以诺地区的轻,而且薄,而生育后的妇女和以诺地区一样也改戴荷叶帽。耳饰一般选两红中黄的大块蜜蜡珠,下面留须,另外,生育后的妇女还戴珊瑚和银串珠。女子上衣袖窄,外罩坎肩,坎肩上绣了美丽的花纹,其中以鸡冠、窗格和火镰纹样为主,底襟饰蕨岌纹样。

图5-6-3 中裤脚

3.所地式

“所地式”主要流行于凉山州南部的布拖、普格、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县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彝族人所讲的“所地”方言,俗称“小裤脚地区”。

男子服饰:男子喜缠头帕,且多以青布缠头。耳饰喜戴一个黄色的大块蜜蜡珠,上串七、八个小红珠。男子上衣以短且紧身为美,镶银扣,下摆以黄色或红色边为饰。常常以避邪之物象牙、麝香、野猪牙、虎爪、白熊爪等作为胸饰。下着裤子,裤子以腰大、裤裆宽、裤脚小为特点(图5-6-4),并且喜欢在裤裆中心饰以太阳图纹。

女子服饰:未婚和已婚未育女子都喜欢包头帕,用花线锁边后的青布头帕折叠后戴于头顶,呈梯形。

图5-6-4 小裤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