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彝族文化:中国西南原生音乐凉山音声,彝族人口达871余万人

彝族文化:中国西南原生音乐凉山音声,彝族人口达871余万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使用的民族称呼。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西南四省区彝族人口总数合计已达871余万人。彝族文字有古彝文和现代彝文两种。因此,彝文在广大的农村又迅速传播开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和云南省接壤地带,人类生存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

彝族文化:中国西南原生音乐凉山音声,彝族人口达871余万人

彝族是学术界公认的跨界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多聚居在哀牢山、乌蒙山、大小凉山无量山金沙江流域。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家的部分地方也有分布。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本族自有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等。历史上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诺苏”“尼苏”“倮倮”等。“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使用的民族称呼。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西南四省区彝族人口总数合计已达871余万人。

彝族文字有古彝文和现代彝文两种。1951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川康工作队对四川彝族的语言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后,设计了《凉山彝语拼音方案》。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第四工作队又做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57年,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今国家民委)正式批准推行《凉山彝语拼音方案》。由于彝族群众学习汉语十分困难,广大彝族群众出于工作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只好自发地学习和使用彝文。因此,彝文在广大的农村又迅速传播开来。针对这种情况,1964年,凉山州委意识到彝文在人民心中的价值,开始组织力量对彝文进行初步整理。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要求和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对彝族文字问题的调查,中共四川省委于1974年批复同意四川省民委的意见,即在四川彝区继续推行汉语文,但对彝族固有文字进行必要的整理规范,使之完善,在此基础上,汉文、彝文同时并用。从《彝文规范方案》(草案,1974年)的起草、修订到中共四川省委批复同意在四川彝区试行,整整经历了2年。1979年,凉山州总结了4年来(1976年—1979年)的试行经验,写报告给四川省政府建议结束试行,予以推行。省政府同意凉山州的意见,并向国务院转报了关于推行《彝文规范方案》的报告。1980年,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www.xing528.com)

凉山彝族地区,大致是指彝语北部方言区,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乐山市马边县、金口河区、峨边县,丽江市宁蒗县,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甘孜州九龙县,宜宾市屏山县,泸州市叙永县等地的彝族聚居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和云南省接壤地带,人类生存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正式建立郡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东部的昭觉、美姑、布拖、金阳等县(占地约2万平方千米)所在的大凉山腹心地带彝族人口占90%以上。据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介绍:“全州幅员6.0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15万,其中彝族人口占52.5%,辖16县1市,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傣、纳西、布依、壮、白、满、土家等14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