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充童谣中的南充方言特点及示例

南充童谣中的南充方言特点及示例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充方言也存在南充的童谣中,我们罗列一些含有南充方言因素的童谣,并简单加以说明。这首童谣又说成:“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莫得钱。”这首童谣把先后顺序故意颠倒,本应该是先娶外婆,再有妈,然后才有我。这首童谣用来骂做了一些很丢脸的事的人和很神经质的人。这首童谣也说成:“报告司令官,莫得裤儿穿,捡了一搭布,缝个叉叉裤。”

南充童谣中的南充方言特点及示例

一、童谣

童谣中往往有方言的因素。南充方言也存在南充的童谣中,我们罗列一些含有南充方言因素的童谣,并简单加以说明。[1]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老汉说,没得钱,妈妈说,有钱,灶门前的火钳。

“红萝卜”的意思是胡萝卜。“咪咪甜”的意思是很甜。这首童谣的意思是:胡萝卜,很甜,眼看快要过年,孩子想要吃肉,爸爸说没有钱,妈妈说有钱,只有灶前的火钳。这首童谣又说成:“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莫得钱。”“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过年又好耍,瓢羹 (勺)舀汤汤筷子拈戛戛 (肉)。”“蜜蜜甜”的意思是很甜。“戛戛”又写成 “朒朒”,“朒朒”的意思是肉。

一脶穷二脶富,三脶四脶开当铺 (卖豆腐),五脶六脶受人雇,七脶收田租,八脶享官禄,九脶到老坐着吃,十脶哈 (傻)子也享福。

“脶”俗写成 “螺”,指纹为圆圈或者椭圆形,否则为筲箕。《龙龛手镜·肉部》:“脶,古蛙反,手理,又音螺,亦手中文也。”《蜀语》:“手指文曰脶。〇脶音罗。”[2]杨树达 《长沙方言考》:“臝文,《淮南本经篇高注》云:‘臝读指端臝文之臝。’按指端臝文,今长沙语犹然。”[3]根据 《长沙方言考》,长沙话也说。

包包散,包包散,莫给婆婆看。

“包包”是头上或者身体某部位因为碰撞或摔倒导致的包块,之所以这样说,是要给娃娃最大安慰,希望很快红肿的包块能够恢复正常。

脑壳捱,坐头排。

“脑壳”的意思是头,“捱”是 “矮”的谐音。

马史恨儿,开黄花,先有我,后有妈,娶家婆。

“马史恨儿”,即 “马齿苋”。“家婆”,即外婆,也有地方称 “嘎婆”,比如父母常常给孩子讲 “熊嘎婆的故事”,南充人不像北方人,将外婆称为 “姥姥”。与 “家婆”对应,外公也叫 “家公”。这首童谣把先后顺序故意颠倒,本应该是先娶外婆,再有妈,然后才有我。

冒皮皮,打飞机。

“冒皮皮”的意思是吹牛,吹牛的代表就是打飞机。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燕麦,燕麦里面有条蛇,把我耳朵咬出血。

“歇”的意思是住,“咬”要念成ǎo。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了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了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跟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的意思是老年人,代指唐僧

踩到我的脚,杂个说?送医院,巴膏药。啥子膏?牙膏。啥子牙?豆芽。啥子豆?豌豆。

“杂个”的意思是怎么,“巴”的意思是贴,“啥子”的意思是什么。

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扑通扑通跳下河,河头有个鬼脑壳。

“跑不脱”的意思是不能够跑开,“脑壳”的意思是头。“河头”有的地方也说成 “河里头”或者 “河里”。

米豆儿米豆儿白,参加打德国,德国投了降,米豆儿得表扬,表扬得的多,米豆儿秧歌,秧歌扭得圆,米豆儿礌铁环,铁环礌得远,米豆儿跟倒撵。

“米豆儿”的意思是光头,也说 “光米豆儿”。“礌铁环”的意思是滚铁环,“礌”的意思是滚动。“撵”的意思是赶、追赶。这首童谣前面也说成 “米豆米豆白,参加打日本,日本投了降,米豆得表扬。”

拉磨压磨,推豆腐,请舅母,煮豆腐,吃稍午。

“稍午”的意思是中午。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儿坐海船,海船倒过拐,胖娃儿跘下海。

“跘”的意思是摔。

折耳根,满坡生,我是外婆的好外孙,我走外婆门前过,外婆请我进屋坐。

“折耳根”的意思是猪鼻孔、鱼腥草

太阳落坡,月亮过河,背时老师紧都不放学,吃了二两饭,点点大一砣,吃又吃不饱,睡又睡不着,半夜起来偷馒头,老师看到咯,给我两皮砣,老子明天要逃学!

“背时”的意思是倒霉,“紧都”的意思是一直,“点点”的意思是很少,“皮砣”的意思是拳头,“老子”的意思是我。

房顶上的冬瓜两头滚,你喊老子切买粉,粉买来你不擦,你喊老子切买茶,茶买来你不喝,你喊老子切买锅,锅买来你不煮,你喊老子切买鼓,鼓买来你不敲,你喊老子切买刀,刀买来你不磨,你喊老子切买鹅,鹅买来你不喂,你喊老子切买柜,柜买来你不装,你喊老子切买枪,枪买来你不打,看你龟儿哈不哈。

“你龟儿”的意思是你,“哈”的意思是傻。

叮叮当,卖麻糖。麻糖甜,好过年;麻糖香,接婆娘。麻糖蚀了本,回去按到婆娘整。

“接”的意思是娶,“婆娘”的意思是老婆、妻子,“整”的意思是打。

大欺小,癞疙宝,小欺大,抹桌帕。

“癞疙宝”的意思是癞蛤蟆,即蟾蜍。也有把本句中 “癞疙宝”说成 “来不到”的,意思是不能够这样。“抹桌帕”的意思是揩擦桌子的毛巾。这首童谣也说成:“大欺小,癞疙宝,小欺大,有文化。”

瓜兮兮,坐飞机。神戳戳,骑摩托。

“瓜兮兮”的意思是很傻,为 “傻” “笨” “呆”一类的意思,单独的“瓜”字也可代表此意思,等于普通话的 “傻乎乎”。部分地区还将其叫作“瓜戳戳”或是 “瓜不溜秋”。“神戳戳”的意思是有点脑筋不正常,说话做事不符合逻辑,老爱闹笑话。这首童谣用来骂做了一些很丢脸的事的人和很神经质的人。它也说成:“瓜兮兮,开飞机,神戳戳,骑摩托。”

我给小姐打扇,小姐说我能干,我帮小姐搬家,搬到茅厮咔咔。

“茅厕”的意思是厕所,“咔咔”的意思是角落。这段话也有把后两句说成 “我说小姐是个大坏蛋”的。

报告司令官,没得裤儿穿,扯了三尺布,缝个衩衩裤。

“衩衩裤”的意思是开裆裤,是小时候穿的,比较方便。这首童谣也说成:“报告司令官,莫得裤儿穿,捡了一搭布,缝个叉叉裤。”

干滚龙,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

“干滚龙”的意思是流氓、二杆子、不务正业者,“灯草绒”是一种布料,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流行。

张家幺姑儿爱妖艳儿,搽的红嘴皮,打的红脸蛋儿,指头套箍箍儿,耳朵挂圈圈儿,翘起啷指拇儿,涂的红指壳儿。(www.xing528.com)

“幺姑儿”的意思是小姑娘,“妖艳儿”的意思是打扮时尚,“啷指拇儿”的意思是小拇指。这首童谣的意思是:张家的小姑娘爱时尚,嘴皮涂口红,脸上扑红粉,手指头上戴戒指,耳朵下面戴耳环,翘起小拇指,上面涂了红的指甲油

鸡公叫,鸭公叫,各人捡到各人要。

“鸡公”的意思是公鸡,“鸭公”的意思是公鸭。“各人”的意思是自己。南充方言说 “鸡公叫,鸭公叫,哪个捡到哪个要”,又说 “鸡公叫,鸭公叫,各人捡到各人要”,意思是地上或家里丢失的东西,被谁捡到就归谁所有。这首童谣又说成:“金鸡叫,银鸡叫,各人捡到各人要。”

狗撵摩托,不懂科学

“撵”的意思是动词,追赶。这首童谣用来骂不懂科学,胡说八道的人。

好个西充县,走拢才看见,大堂打板子,四门都听见。

“走拢”的意思是走近。

北边拌跤子,南边捡帽子。

“拌跤子”的意思是摔倒。

一根片片五寸长,高上巴点五香糖,你猜到我给你尝。

“片片”的意思是平而薄的东西,如 “木片片”,多指以前乡间用来当手纸擦屁股的篾片。“高上”的意思是上面,“巴”的意思是动词,张贴。

天老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白米甜,白米香,今年不得饿莽莽。

“莽莽”的意思是饭或者奶、乳汁,多用于对儿童说话。“吃莽莽”就是吃饭,或者对儿童喂奶也这样说。

方脑壳,哈戳戳,不拐弯,走直角,遇到祸事跑不脱。

“方脑壳”的意思是比较愚蠢的人,南充方言称脑袋为 “脑壳”。对脑子有问题,或考虑问题直来直去的人,就称 “方脑壳”,与 “脑壳里进水”“脑壳里有包”“脑壳里有乒乓”意思接近。“哈戳戳”的意思是指傻。南充方言称傻有 “哈儿”“瓜娃子”“哈巴儿”“莽子”等,近义词有 “瓜兮兮”。

干精精,瘦壳壳,一顿要吃八钵钵。

“干精精”的意思是很瘦 (指人),形容词。“瘦壳壳”的意思是很瘦。

癞儿癞,爱打牌,半夜三更不回来。鸡一叫,狗一咬,把癞儿吓得飞起式跑。

“飞起式跑”的意思是形容跑得快。一些乡间还有 “甩起式跑 (走)”“莽起式跑”的说法,十分形象。

又哭又笑,黄狗猋尿

“猋”的意思是液体喷射或迅猛地流,南充方言说:“把刀一抽,血就直往外猋。”

二、民歌

南充民歌,最早可追溯到汉唐,乡村男女老少大多会唱,这些民歌其实包括两类,一类是本地人编写的民歌,一类是外来移民编写的民歌。这些民歌已经在南充生根的,包括劳动号子、山歌、风俗歌曲等,它们往往都含有南充方言,当然也有不含有南充方言的。这里我们只讨论含有南充方言的民歌。

旧时卖打药的口中念念有词,也属于民歌的范畴。骑自行车、带话筒、喇叭吆喝着卖耗儿药的,是出口成章:“耗儿药,耗儿药,耗儿吃了跑不脱”“买得多,痨得多,免得耗儿霸窝窝” “买得快,痨得快,莫让耗儿把崽崽(zàizɑi)带”等,“耗儿”的意思是老鼠,“痨”的意思是毒杀、药杀,“霸窝窝”的意思是铺床、安家,“崽崽”的意思是娃娃。

出门干活揹在身,十二揹柴南充卖,撒谎牛脚被跘断,肩上还挑菜蓝蓝,走路不慎跘下岩。

“揹”是俗字,是 “背”字加 “扌”构成,意思是背。“跘”的意思是摔。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4]

蛴蟆,又写成 “蜞蟆”,但并不读普通话的qímá,而是读成qiémáor、qiémér、qiémár等,“蛴”由qí读成qié反映南充方言语音特点,现在南充方言还把 “七”“起”说成 “切”。四川方言不少地方都说,《四川方言词典》收录 “蛴蟆”,注音为qímá。它是青蛙、蟾蜍的意思。“蛴蟆”实际上就是“青蛙”的音变,“蛴”读qí,《广韵》徂奚切,平齐,从。“青”读qīng,《广韵》仓经切,平青,清。“蛴”“青”声母相近,声调相同,阴阳对转。“青”由阳声韵qīng对转成阴声韵qí,再受到南充方言语音的影响读成qié。“蟆”又写作 “蟇”,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为音义相同的异体字,读má,《广韵》莫霞切,平麻,明。 “蛙”读wā, 《广韵》乌瓜切,平麻,影。 “蟆”“蛙”声母相近[5],韵母相同,古今语音演变导致民众不知,于是改用 “蛴蟆”。“蟆”单用也指虾蟆。《说文·虫部》:“蟆,虾蟆也。”唐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臣有一寸刃,可刳凶蟇肠。”清曹寅 《题朴仙画 〈五毒图〉》诗之二:“老蟇皤腹不避人,虿尾爬沙白昼出。”类似的 “蛤蟆”是 “虾蟆”音变后的记音字,是青蛙和蟾蜍的统称。《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明杨珽 《龙膏记·脱难》:“堪笑您井底虾蟆,只好去听候随衙。”“虾蟆”又作 “虾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晋中州记》曰:惠帝为太子,出闻虾蟇声,问人为是官虾蟇、私虾蟇。”有意思的是 “蟆蝈”在有的方言中也指青蛙。

十四夜,摇嫩竹,你也生,我也生,我和嫩竹打老庚。你也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样长。

“老庚”就是同年出生的意思,“打老庚”就是与别人同岁。“十四夜”就是前面提到的蛴蟆节,这首民歌也是蛴蟆节中吼唱的。

南充民歌还有一些是顺口溜,带有调侃的味道,如南充民歌唱:

感冒了鼻子足球得很,但篮球得去医院,因为挂号要排球半天队,体温器又冰球得很,医生也水球得很,不信医不了病,与其网球医院一趟,还不如手球在家好些,药开得多,抽抽头垒球不倒,如果住院,就没得自由了,乱跑还要被桌球回切,万一开刀,就更麻烦了,人长得胖,别个台球不动。

这首民歌中的 “球”都可以删除,实际上是 “㞗”字的记音俗字。歌曲中大量运用了同音字,巧妙地运用各种球类名称与南充方言谐音,“足”是“㞗”的记音俗字,意思是堵塞。 “篮”是 “懒”的记音字,意思是懒惰。“冰”的意思是冷。“水”的意思是不负责、马虎。“网”是 “往”的记音字,意思是去。“手”是 “守”的记音字,意思是留守。“抽抽”的意思是抽屉。“垒”是 “累”的记音字,意思是累积、堆积。“桌”是 “捉”的记音字,意思是捉住。“台”是 “抬”的记音字,意思是抬起。

最有意思是南充方言改编的新民歌 《再别康桥》,我们用表格将南充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续表1

歌曲中 “悄悄咪咪”就是静悄悄的意思,“走瓜老”的意思是走了,“二天”的意思是以后,“打旋旋儿”的意思是泛起涟漪,“上头”的意思是上面,“滑不溜鳅”的意思是很滑,“打冷摆子”的意思是左右摇晃,“巴不得”的意思是特别希望, “水凼凼”的意思是有水的地方, “嘿长”的意思是很长,“夺”的意思是刺,“莽起吼”的意思是使劲喊叫, “一哈”的意思是一下,“啥子”的意思是什么。

南充方言有哭嫁民歌,哭嫁民歌在哭嫁时唱,如:

新姑娘你莫哭,转过弯弯就拢屋,吹吹打打来接你,公婆煮的砣砣肉。

“拢屋”就是到家的意思。

我们两个耍得好,上街买手表,手表关了门,走到大西门,大西门,有条狗,把你娃儿咬一口。

这首民歌主要是反映南充方言的读音与普通话不同。“街”不读jiē,读gāi,南充方言说:“你该,你该,你大北街走小北街。”“咬”字读成ǎo。这首民歌也唱成:“我们两个耍得好,上街买手表。手表一点半,赶到火车站,火车站人又多,把你娃挤成肉坨坨。”“我俩个好,我俩个好,我俩个上街买手表,你出钱,我戴表,你没得婆娘,我给你找。”

[1] 与南充方言无关的童谣 (如:“唱个歌,唱个歌,唱个猴儿摸耳朵,跳个舞,跳个舞,跳个猴儿摸屁股。”“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动了要打一百一,现在时间来不及,就打110。”“排排坐,吃果果,果果香,买鸭蛋,鸭蛋壳,买牛角,牛角尖,顶上天,天又高,买把刀,刀又长,好杀羊,羊又走,买条狗,狗又花,买西瓜,西瓜圆,买只船,船又漏,买个芝麻绿豆!”“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屁就是他。”“你好你好,下河洗澡,米汤游运,奋勇前进,脚蹬手蹬,壮烈牺牲。”“富不丢猪,穷不丢书。”“老公是恩人,女儿是亲人,女婿是仆人,儿子是老人,媳妇是仇人,孙子是仙人。要感谢恩人,亲近亲人,利用仆人,团结老人,讨好仇人,共同养肓仙人。”)不予讨论。

[2] 黄仁寿、刘家和:《蜀语校注》,巴蜀书社1990年版,第137页。

[3] 杨树达:《长沙方言考》,载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55页。

[4] 这是流传在川北农村等 “正月十四过蛴蟆节”的一首民歌。蛴蟆节 (又写成切蚂节)是川北民间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节日,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嘉陵、顺庆、西充、南部县区农村比较盛行,邻近的遂宁也有该节庆民俗,并多吼唱一些民歌来表达祈福等愿望,如:“十四节,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送蛴蟆);“十四夜,摇嫩竹,你也生,我也生,我和嫩竹打老庚。你也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样长”(摇嫩竹);“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摇嫩竹);“嫩竹爹,嫩竹娘,我与嫩竹一样长。”(摇嫩竹)这个节庆主要流行于西充县方言为主的西河流域,如新建西门坝、世阳以前也是要过蛴蟆节的,新建、世阳以前还要组织送蛴蟆。西充县方言、龙蟠方言位于西河流域,在南充以西,民间俗称西路口音。相传在300多年前的某年农历正月十四,农村突发 “蛴蟆瘟”传染病瘟疫,后得一云游高僧指点 “蛴蟆瘟”由附近青龙山上的青龙作怪引发,于是修青龙寺,扎蛴蟆灯和青龙加以焚烧,送走 “蛴蟆瘟”,于是有了 “蛴蟆节”。也有传说是明末张献忠起义军患上了 “蛴蟆瘟”,得土地神托梦,告知 “蛴蟆瘟”由西溪河边的蛴蟆引发,于是用柏树的树皮包上腊肉梗做成蛴蟆灯,晚上敲锣打鼓,放在河边,引导蛴蟆顺河往下游跑去。实际上 “蛴蟆瘟”应该是得病者忽冷忽热,上下不断波动跳跃,幅度较大,与青蛙、蟾蜍不断跳跃类似,故名 “蛴蟆瘟”,“蛴蟆”自身并非瘟神。南充民间,正月初一到十四都有一个动物过节,顺序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九龙,十虎,十一猫,十二鼠,十三十四抱鸡母。

[5] “蛙”变为 “蟆”,属于 “古无轻唇音”,类似的还有 “无”读成 “谟”, “南无”读成“nām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