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9年南充工作回顾

2019年南充工作回顾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乡镇规范化司法所建成率达95%,顺庆、仪陇被评为省级法治示范县。新安佳新型再生纤维、阆中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南充成为全国唯一获得“2019中国杰出纺织集群”称号的地级市。成功创建国家A级景区8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阆中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仪陇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细化分解支撑项目208个,完成年度投资1170.6亿元。

2019年南充工作回顾

2019年,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战略目标,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全力打好“九场战役”,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突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2亿元,增长8%,增速居全省第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亿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增速居全省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9亿元,增长11.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49元,增长9.5%,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7元,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党的政治引领,政府履职能力得到新提升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肃抓好“以案促改”,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扎实抓好主题教育整改清单落实,有效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民生难事。大力实施“效能提升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6%,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5%,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时办结率达100%;着力提升营商便利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认真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全市性会议文件大幅压减,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进一步规范。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38件、政协委员提案335件,办结率100%。全覆盖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积极做好行政立法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乡镇规范化司法所建成率达95%,顺庆、仪陇被评为省级法治示范县。

(二)狠抓实体经济培育,产业支撑更加坚实有力

大力实施“产业年”行动,加快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4∶40.4∶42.2的全新格局。汽车汽配产业加速壮大,实现产值810亿元,增长14.1%。全球首款甲醇重卡在吉利南充公司下线,博萨汽配一期、雷神汽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吉利二期、康鑫达汽配等项目加快推进。油气化工产业提速增效,实现产值405亿元,增长24.6%。四川能投PTA项目顺利投产,大庆油田四川分公司注册地落户南充,我市成功入选全省八大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丝纺服装产业持续振兴,实现产值510亿元,增长13.3%。新安佳新型再生纤维、阆中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南充成为全国唯一获得“2019中国杰出纺织集群”称号的地级市。现代物流产业积厚成势,实现产值533亿元,增长16.9%。圆通速递川东北总部等项目成功落户,中国物流南充分中心、达海南鑫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新增A级物流企业3家。现代农业产业高位突破,实现产值1108亿元,增长9.7%。新建高标准农田33.2万亩、特色产业基地32.8万亩,“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纳入“三品一标”农产品342个,在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实现产值380亿元,增长12.8%。华讯方舟等项目开工建设,中远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中科九微、三环七期、国能生物等项目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产值972.5亿元,增长24.9%。成功创建国家A级景区8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阆中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仪陇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三)着力扩大有效投资,项目攻坚呈现强劲态势

大力实施“项目年”行动,加快推进“5+100”重大工程项目,3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41.7亿元,超年度目标26.1个百分点。城市建设项目亮点纷呈。新(改、扩)建“印象嘉陵江”上中坝湿地公园、北湖公园、黄金江岸滨江公园等城市公园8个,改造提升北干道、阳春路、陈寿路等城市干道12条,滨江路、西华路改造提升项目荣获“鲁班奖”,市政公用设施综合水平指标连续6年排名位居全省前三。交通枢纽项目加快建设。成南达万高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汉巴南铁路、阆中机场开工建设,高坪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营达高速南充段全线贯通,都京港嘉陵江大桥试通车。教科文卫项目有序实施。南充科技职业学院挂牌招生,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基本建成,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南充分中心正式授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南充市民健身中心、营山奥体中心投入使用。旅游三产项目扩量提质。朱德故里景区提升、阆中水城、相如故城等“十大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川东北金融中心一期建成投用,保利MALL商场、红邦小镇开业运营,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0.4亿元,增长9.3%。产业园区项目加速推进。“1+9”工业园区新增面积4792亩,全市工业集中度达82%,南部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园投入运营,南充现代物流园入驻企业(商家)突破2000户。“100件大事”全面发力。细化分解支撑项目208个,完成年度投资1170.6亿元。其中,市本级24个支撑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9县(市、区)184个支撑项目完成投资1126.6亿元,分别超年度目标37.5、13.9个百分点。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快释放

大力实施“开放年”行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能。开放合作成果丰硕。成功举办C21论坛、丝绸博览会、春节博览会、全国桑茶产业发展大会和系列投资推介会,南充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建设,我市跻身四川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成南干支联动、融渝配套发展扎实推进,川东北交流合作、“阆苍南”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签约项目292个,实现到位资金710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4倍,增速居全省首位。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圆满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淘汰低端落后产能企业6家,新增减税降费22亿元,商品住宅去库存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高坪、阆中、南部、仪陇入选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西充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省级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加快建设,南充高新区成功进入国家高新区培育计划。“三奔计划”深入实施,全市孵化器面积增至73.8万平方米,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户,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98户,11项科技成果荣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4”政策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3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413.3亿元,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9%,居全省第五位。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格局不断巩固(www.xing528.com)

坚持互促互补、协同并进,着力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大力实施“一主一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县域优势,加快提升县域实力,阆中入选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顺庆、南部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启动南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北部新城、江东新区、文峰新城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45万人。仪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西充“海绵城市”试点年度绩效考评全省第一,南部水城、营山芙蓉新城、蓬安凤凰新城等逐步成型,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8个百分点,达到49.72%,南充入选“2019中国百强品牌城市榜”。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383公里,营山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0座,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完成7.7万户农村厕所改造、198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西充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至1.8万个,南部、蓬安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市4个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村镇成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六)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守护好赖以发展的生态根基。污染防治有力有效。主城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优良天数率提升1.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居第六位。河(湖)长制持续深化,嘉陵江干流、升钟湖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61个小流域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提升22.4%,为近五年改善幅度最大,我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环保短板加快补齐。中省系列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文峰一期、荆溪一期、嘉东二期等3个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西充、营山、蓬安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市医废处置中心扩能、危废处置中心建设、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建设等项目相继完成。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3.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扎实抓好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加快南充经开区、阆中经开区、蓬安工业园区等循环化改造,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37个百分点。完成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工作,开展废弃矿山恢复治理126个5400亩,“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查整治和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七)严密抓好风险防控,社会大局保持安定稳定

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严密防控债务风险。坚持举债有度、限额管理、严防风险“三条原则”,坚决遏制不规范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市本级和9县(市、区)全部退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全市隐性债务风险指标下降60个百分点、风险等级首次实现退“橙”入“黄”。严密防控金融风险。实施非法集资案件风险处置“三年攻坚”行动,严厉打击校园贷、套路贷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有力有序清退P2P网贷机构及业务,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深入开展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严密防控安全风险。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9%、12.7%,安全事故责任调查“六同工作法”在全省推广。持续抓好防汛减灾工作,完成地灾隐患治理项目23个,森林防火取得良好成效。药品安全综合考核评价全省第二,蓬安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严密防控稳定风险。妥善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猪肉市场供应稳定。大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全市信访总人次下降29.6%。不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刑事发案数下降9.9%,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三,南充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市、维护社会稳定优秀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八)坚持不懈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大投入,加快补短板,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脱贫攻坚连战连捷。阆中、营山成功摘帽,73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32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实现全市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南充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健全包县督导、巡回暗访、跟踪监督机制,推进发现问题全面整改举措。健全完善扶贫产品产销平台,设立特色扶贫产品基地300个,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实效。东西部扶贫协作持续深化,嘉陵、南部、阆中、仪陇在全省年度考评中均获得“好”等次。民生实事高效落实。“3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5%;为28.9万贫困人口、低保人员、特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减免3.9万名幼儿保教费、6.5万名中职学生学费,为23.4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3万余套、农村危房3.8万户,南充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务院棚改督查激励表彰的城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新(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370个,新增学位1.5万余个。与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支持驻市高校内涵式发展。全市新增三级甲等医院2家,新增医疗床位2480张,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8.4%。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比赛和文艺晚会、首届南充嘉陵江国际马拉松等系列重大活动。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18.7万、453.4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成立县级农民工服务中心9个,在北京、广东等地建立服务工作站5个。扎实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成功创建全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征兵工作年度考评位列全省第三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扎实推进,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明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海关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保密、国安、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精神文明、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等事业有了新进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加快转变,产业支撑不足、创新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民生改善仍需进一步抓紧抓实,补齐民生短板、巩固脱贫成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依然较大;风险防范仍需进一步加力加强,遏制经济、安全、社会等领域风险的任务依然繁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与企业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逐步加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