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确定审计范围?

如何确定审计范围?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一)根据审计准则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准则规定了为履行注册会计师责任和实现审计目标所必须实施的审计程序。(二)根据审计中的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职业判断。

如何确定审计范围?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

(一)根据审计准则确定审计范围

审计准则规定了为履行注册会计师责任和实现审计目标所必须实施的审计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规定,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同时,该准则还对注册会计师如何履行这一职责规定了必要的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考虑舞弊风险因素、分析程序、考虑其他信息等获取用于识别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所需的信息。(www.xing528.com)

(二)根据审计中的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

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审计准则不可能针对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规定对应的审计程序。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时,都离不开职业判断。离开了职业判断,审计就成为简单机械地执行审计程序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除需要考虑审计准则中规定的审计程序外,还需要根据职业判断实施为实现审计目标而需要执行的其他审计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