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可靠性指标的数学模型

计算可靠性指标的数学模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的电量。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km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

计算可靠性指标的数学模型

目前我国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是按照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统计方法进行的。主要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

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安排停电次数。

系统停电等效小时数:在统计期间内,因系统对用户停电的影响折(等效)成全系统(全部用户)停电的等效小时数。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

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

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www.xing528.com)

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一用户因停电缺供的电量。

预安排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缺供的电量。

故障停电平均缺供电量: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缺供的电量。

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次数: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的平均停电次数。

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发生停电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

设施停运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100台(或100km)因停运引起的停电次数。

设施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某类设施平均每次因停运而引起的对用户停电的持续时间。

系统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供电系统每100km线路(包括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

架空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km架空线路停电次数。

电缆线路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km电缆线路故障停电次数。

变压器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变压器故障停电次数。

断路器(受继电保护控制者)故障停电率:在统计期间内,每100台断路器故障停电次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