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公共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公共关系工作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比例持续扩大,更加重视移动端的即时传播以及与公众的多元互动,主要表现出两大新特点。这一趋势影响了企业公共关系渠道的选择。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公共关系传播不仅要服务企业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无论何时,企业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依旧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公共关系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渠道——新兴媒体的应用

渠道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接收范围和接受程度。在新的媒介生态下,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了解各种媒体的特性,尤其是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然后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介作为渠道,将企业的信息、意见和态度传达给公众。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公共关系工作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比例持续扩大,更加重视移动端的即时传播以及与公众的多元互动,主要表现出两大新特点。

1.互联网移动化,由PC端转向移动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公众更倾向于使用移动客户端接触媒体。有数据显示,同样一篇稿件,在移动客户端上的点击量是网页点击量的十倍以上。这一趋势影响了企业公共关系渠道的选择。以2014年领跑公共关系业务的汽车行业为例,汽车行业的公共关系渠道本就丰富,既有新浪网易汽车等门户网站,也有汽车之家、易车等垂直网站。但这些媒体在当前都在向移动端发展,已经出现了“完全基于移动端的新的汽车垂直移动媒体”,还涌现出了大量的自媒体大号,有很多传统媒体人直接转型,运营以微信阅读号为载体的自媒体。

2.全面多层次的互动性,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传播

借助微博、微信、H5等社交媒体,公众可以对企业的各种公共关系稿件、音视频资料等及时发表评论,展开讨论,进行反馈。这种方便即时的参与式交流互动,连接了企业与内部员工、股东、客户、供应商、政府、媒体和普通公众。通过多元互动,企业既能对沟通内容进行控制、调整,也保证了其信息、意见和态度的准确、及时传达,还拉近了与其利益相关方的距离,有助于塑造和推广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数据整合——以受众需求为中心(www.xing528.com)

要进行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企业应以受众为中心,尤其是要定位目标受众,了解他们的身份,把握他们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方式。这一点在传统媒体时代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难以实现,但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都或多或少地与互联网有着联系,一举一动都会在网上留下“足迹”。公众在各种终端上的触网行为都能生成描述其习惯行为的精准的数据特征。所有的网页一经点击就会留下记录,PC端也会随之得出点击量。而通过手机上网时,后台不仅能知道点击量和点击来源,甚至能解析手机用户的“身份”。

“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网络已经把数据的传播、挖掘、整合机制上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企业通过数据的挖掘和整合,因地因时制宜,能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实现分众传播,甚至点对点的传播,不仅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优化利用,还能为其各个阶段的运作提供参考。但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抽取、整合庞大的后台数据并针对公众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是当前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一大难题。大数据的应用尚未发展成熟,但其广大的市场前景不容否认,企业要做好公共关系传播就应当抓住这一机遇。

(三)创新求变——创意让传播更有效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裂变式地涌现,墨守成规、毫无特色的企业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容易让企业湮没在信息的洪流中,继而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因此,企业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环境、政策和技术,能够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在寻找新的商机、拓宽业务内容的同时,还应提高其传播能力。创意能让传播更有效。通俗地讲,创意指发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的新含义,创意的过程就是创造乔布斯有一句名言:“不用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创造消费者需求。”

目前,企业主要通过营销渠道、品牌传播渠道上的创新变革,以及线上线下的共同着力来提升公众对品牌的好感度,进而培养目标受众的忠诚度和普通公众的关注度。2015年8月,一汽丰田首次在官方网站在线与超过100万的网民互动,并完成其旗下全新皇冠2.0T+的发布。这场“云端发布”是创新公共关系传播方式的一次突破,新老媒体联动、线上线下发力,让多维度的传播相互影响和提升。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公共关系传播不仅要服务企业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前瞻性的眼光、前沿的技术以及创新的方式是企业公共关系传播活动成功的关键。无论何时,企业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依旧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而利用有效的传播方式为企业创立形象、塑造品牌、化解危机、提供决策依据,仍是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